• 《存在與時間》[11句]
    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1926年寫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了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海德格爾在作品中,對于人的生存狀況從結構上作了分析,認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將通過情緒、領會、語言等方式與各色各樣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這種展開中同時成為人的舞台。這種展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相應的對應樣式。
    《存在與時間》從“此在”出發追問存在的意義,把時間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對“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闡釋都是依據“時間性”來進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現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間上的在。他盡管也說“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過程性。存在不是現成存在者的現成屬性,而是“去存在”的種種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曆史性、時間性的展開活動。因此,世界不是一種現成的空間或場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開狀態,它是此在通過現身、領會、言談等生存機制組建、構成或開展出來的。
    海德格爾對于日常語言中的“是”或“存在著”的意指提出詰問,並重新提出“存在的意義”的問題。 此在領悟著的存在是一種時間性存在,而時間正是存在之領悟的境域。“一切存在論問題的中心提法都根植于正確看出了的和正確解說了的時間現象以及它如何根植于這種時間現象。”海德格爾早期著作以“存在與時間”為題,正可以看出時間在其現象學的生存論存在論哲學中的重要意義。 作者初步目標就是對“時間”進項闡釋,表明任何一種存在之理解都必須以時間為其視野。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海德格爾

    0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國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國西南巴登邦(Baden)弗賴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國梅斯基爾希。
    海德格爾是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曾引用柏拉圖的這段話:“當你們用‘存在著’這個詞的時候顯然你們早就很熟悉這究竟是什麼意思,不過我們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們現在卻茫然失措了”。然後他說柏拉圖當時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實並沒有人真正懂得。這個問題直到 2000 年後的今天還沒有解決,而他就是要來重新提出並解決這個“在”的意義的問題。海德格爾闡述“在”的意義如下:
    已經具有的性質。也就是說,首先必須“在”,才有“在者”;絕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要解決“在”的問題,必須追溯到一種“在者”,這種“在者”在究竟成什麼樣子還不明確時它的“在”已經明確了。
    海德格爾認為只有“我”是這種“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麼樣都還不清楚的時候它的“在”已經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認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爾就談論“我”的“在”就是世界。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