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棋的故事》[22句]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小說表面上講述了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余國際象棋手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故事,實際上講訴了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及摧殘。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茨威格借這篇小說表達了他對納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這種文學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象棋的故事》作為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不斷受到後人的傳誦。
    一個智力低下的船夫的兒子在一次調侃中偶然地被發現了其近乎天才的象棋才能,于是其養父便不失時機地把他培養成了世界冠軍。就在一艘從紐約開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遠洋客輪上,“我”有幸遭遇了這位象棋奇才,並通過一點小伎倆獲得了與其對弈的機會。然而半打棋手被世界冠軍輕易地就擊潰了,直到一位神秘的B博士的中途加入才使形勢大為扭轉。“我”出于好奇了解到B博士竟然二十多年未動過棋子。德國法西斯吞並奧地利時,他遭暗算被囚于大旅館徒有四壁的單間內,無比空虛孤寂中靠一本偷來的棋譜培養了象棋才能。但這種沒有棋盤、沒有對手的長期自我對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瘋狂。為了證實自己能否像正常人那樣下“一盤在真正的棋盤上用具體的棋子跟一個活人做對手的棋”,B博士接受了與世界冠軍的對弈,並在第一局中獲勝。第二局棋時世界冠軍感覺到了B博士的強烈焦躁與急切,以惡毒的緩慢出擊使得B博士的精神分裂,再次出現而陷入狂亂的自我對弈之中,最後在“我”的提醒下才恍然清醒過來而告別了棋局。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茨威格

    0

    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年),奧地利作家、小說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是個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內心沖動,比如驕傲,虛榮,嫉妒,仇恨等樸素情感著稱,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中選入了課文(第十三課)《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選入(第四課)《列夫·托爾斯泰》七下第21課《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的體品,尤其是他的小說創作,主要以“情感、激情一情欲、女性”為主題,通過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展現出的各種複雜豐富的感情活動和心理狀態,恰與中國讀者的審美期待視界相融通。這些小說文本或者重視對少男少女青春萌動的心理剖析,或者記錄為情欲所驅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靈自白,或者描寫暮年男女激烈情感曆程的悲苦回憶。讀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發現了一個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並為此與它們產生了“共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歐洲並不是個和平世界,貌似安全的表象下隱藏著動蕩不安,戰爭陰云的籠罩使到處呈現出血腥和混亂。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歐洲人難免或多或少地承受著環境變異曆帶來的負面結果:物質的貧乏、環境的壓抑與精神的負擔。盡管茨威格小說中的人物在物質生活上屬于不愁溫飽、生存不受威脅的有產者階層,然而茨威格知道飽食終日的物質生活安甯並不能逃避精神的困擾,為了體驗,茨威格給他的人物設置了種種特殊的環境:陌生女人的“生活天地非常狹小”,“設法向別人訴說心事”,沒有人“指點,提醒,毫無閱曆”,“失情少女心冷怠沉”;而馬來狂人由于挪用醫院的公款被逐出鹿特丹,他沒有被放到“有人、有俱樂部、有高爾夫球、有書報的城市里去”,而是去了一個離最近的城市還有兩天的路程的地方,社交圈子只有幾個令人乏味的官員和幾個混血兒,其他的就是茫茫無盡的森林、種植園、沼木叢和沼澤地。他們沉溺于自我內心世界的人,是一些被遺棄者,這些人物通常是有些空虛、孤獨和自閉的,他們缺乏正常社交的機會,缺乏正常且平庸日子的充實,久而久之、也隨之失去了社交的能力和願望,感情也失去了一個正常的解放管道。但心靈的積累越多,受得壓抑就愈大,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契機,它爆發時更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