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伯倫散文詩經典》[13句]
    紀伯倫

    1983年,紀伯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七位“具有世界意義”的人物之一(其余六位是瓦格納、司湯達、馬克思、歐勒、卡夫卡和馬丁·路德)。
    紀伯倫的散文詩代表作《先知》出版後,大受歡迎,引起文壇轟動,被稱為“小聖經”。據統計,它已被譯成五十六種文字,發行量超過上千萬冊。在中國,紀伯倫的作品成為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學暢銷書,在大中學生和高級知識分子中擁有眾多讀者。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這樣評價紀伯倫:“你是最早從東方吹來的風暴,橫掃了西方,但它帶給我們海岸的全是鮮花。”
    《芝加哥晚郵報》評論道:“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樂和理想主義表現出來的真理。《先知》的二十八篇形成了一本小聖經,讓那些對于接受真理有所准備的人去閱讀和愛慕。”
    冰心先生也說:“紀伯倫的《先知》中所談的許多事,用的是詩一般的比喻反複的詞句,卻講了很平易人情的道理。尤其是談婚姻、談孩子等篇,境界高超,目光遠大,很值得年輕的讀者仔細尋味的。”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紀伯倫

    0

    紀伯倫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志,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怒當局,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一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于其身複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以寫散文詩為主,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著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1911)等。《折斷的翅膀》寫東方婦女的悲慘命運和苦斗,譴責貪婪、欺詐和屈從,歌頌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說以主人公充滿哲學意味的獨白、對話和敘述,特別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激情的傾訴。用阿拉伯文發表的作品還有散文《音樂短章》(1905)散文詩集《淚與笑》(1913)、《暴風雨》(1920)、詩集《行列聖歌》(1918),以及《珍聞與趣談》(1923)、《與靈魂私語》(1927)等。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1918)。
    從上世紀20年代起,紀伯倫的創作由小說轉向散文和散文詩,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充滿比喻和哲理的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