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守》[34句]
    納博科夫

    本書為納博科夫第三本小說,講述一個象棋天才由于長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漸精神失常的故事。主人公盧仁小時候是個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憂郁的孩子,對父母來說他就像一個謎,是同班同學嘲笑的對象。現實生活總是讓他感到焦慮,于是他把象棋作為逃避現實生活的避難所。事實證明,他是個象棋天才,並一躍成為象棋大師。然而,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象棋棋局漸漸取代了他的現實生活。在一次比賽中,他精心設計的防守之策因為對手出其不意的著法而變得一文不值,這樣的現實讓他的精神世界最終崩潰。盡管有體貼的妻子的幫助,但是他沉湎于在想象中與一個未知的力量對弈,不能自拔,最終他使用唯一的解決方法“退出比賽”來結束這場比賽,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情節緊湊,引人入勝,讀者不僅能感受到盧仁作為象棋大師的魅力,更會對盧仁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同情。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納博科夫

    0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俄: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3日 -- 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在美國創作了他的文學作品《洛麗塔》,但真正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語寫出的作品。他同樣也在昆蟲學、象棋等領域有所貢獻。
    納博科夫在1955年所寫的《洛麗塔》,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一部小說。作者再于1962年發表英文小說《微暗的火》。這些作品展現了納博科夫對于咬文嚼字以及細節描寫的鍾愛。
    納博科夫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不應按照機械的原則硬將作家套進某某主義的模子:他也反對作家過分依賴現成的文學傳統或模式,甘心充當時尚和潮流的俘虜。他說:“世上只有一種藝術流派,就是天才派。”他總在追求藝術創新,捍衛藝術的純潔性。他不贊成“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但他相信,“使一部小說流傳不衰的,不是它的社會影響,而是它的藝術價值”。他不喜歡所謂“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傳統,連司湯達、巴爾紮克和左拉都被他貶為“可憎的庸才”。他尤其反對“逼真”地模仿現實,因為世上沒有逼真的模仿,任何作者都在歪曲地模仿現實。他公開聲稱自己的小說就是一種揶揄式模仿,而“揶揄模仿的深處含有真正的詩意”。納博科夫的小說從形式、結構到內容都充滿了幽默的摹擬,他本人作為敘述者時常會站到前台來講話,或是顛倒時序,或是直接干預情節的發展,往往使作品讀來“像是中世紀的夢中幻境”。所以有人把他的小說稱作“寓意小說”、“玄奧小說”或“超小說”。這種“反寫實”的藝術特征在他的後期作品《微暗的火》、《阿達》中表現得最為充分,然而在常被人們忽視的他的早期俄文小說中,“納博科夫式小說”的基本主題、結構與技巧已經初具端倪,研讀這些作品能為我們了解這位作家深湛而繁麗的藝術全貌提供一個清楚的脈絡。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