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夜晚不知為何變得曲曲折折。他強迫自己不想棋,可就是辦不到。盡管他覺得很困,睡眠卻找不到進入他頭腦的通道。睡眠在尋找大腦中的漏洞,好乘虛而入,可是每一個入口都有一個象棋哨兵把守。他痛苦地感到睡眠就在那里,離他很近,卻在頭腦外面,就是進不來。在房間里疲倦地轉悠著的盧仁在沉睡,但眼前晃動著棋盤的盧仁卻醒著,他無法讓這兩個盧仁美滿地合二為一。 更糟糕的是——每次大賽之後,他都發現要爬出象棋概念的世界比以往更加困難,甚至在白天也開始出現令人難受的分裂感覺。一盤棋三個小時,下完後他莫名其妙地頭痛。不是整個頭都疼,只是部分地疼,像是棋盤上的黑格疼,白格不疼。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防守》
《防守》[34句]
  • 納博科夫

    0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俄: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3日 -- 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在美國創作了他的文學作品《洛麗塔》,但真正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語寫出的作品。他同樣也在昆蟲學、象棋等領域有所貢獻。
    納博科夫在1955年所寫的《洛麗塔》,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一部小說。作者再于1962年發表英文小說《微暗的火》。這些作品展現了納博科夫對于咬文嚼字以及細節描寫的鍾愛。
    納博科夫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不應按照機械的原則硬將作家套進某某主義的模子:他也反對作家過分依賴現成的文學傳統或模式,甘心充當時尚和潮流的俘虜。他說:“世上只有一種藝術流派,就是天才派。”他總在追求藝術創新,捍衛藝術的純潔性。他不贊成“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但他相信,“使一部小說流傳不衰的,不是它的社會影響,而是它的藝術價值”。他不喜歡所謂“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傳統,連司湯達、巴爾紮克和左拉都被他貶為“可憎的庸才”。他尤其反對“逼真”地模仿現實,因為世上沒有逼真的模仿,任何作者都在歪曲地模仿現實。他公開聲稱自己的小說就是一種揶揄式模仿,而“揶揄模仿的深處含有真正的詩意”。納博科夫的小說從形式、結構到內容都充滿了幽默的摹擬,他本人作為敘述者時常會站到前台來講話,或是顛倒時序,或是直接干預情節的發展,往往使作品讀來“像是中世紀的夢中幻境”。所以有人把他的小說稱作“寓意小說”、“玄奧小說”或“超小說”。這種“反寫實”的藝術特征在他的後期作品《微暗的火》、《阿達》中表現得最為充分,然而在常被人們忽視的他的早期俄文小說中,“納博科夫式小說”的基本主題、結構與技巧已經初具端倪,研讀這些作品能為我們了解這位作家深湛而繁麗的藝術全貌提供一個清楚的脈絡。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