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彌留之際》[15句]
    威廉·福克納

    《我彌留之際》是美國作家福克納于1930年發表的代表作以及“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說之一。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家將妻子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的“苦難曆程”。小說完全由本德倫一家、眾鄰居及相關人員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是作者運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法的又一傑作。
    *美國各大高校教材必讀作家威廉•福克納的最經典作品!《我彌留之際》是 幽默的悲劇,也是丑陋的喜劇。
    *福克納通過本書告訴讀者,身處如此糟糕的世界里,只有讀懂人最內在的無情,才能看清這殘酷的世界。想了解美國,必須了解“丑陋的美國人”。
    *加強可讀性的最新譯本,便攜32開本,適合全年齡讀者隨時隨地閱讀。
    《我彌留之際》描寫農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遺願,率全家扶送靈柩去傑弗遜鎮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難不斷:次子達爾認為尸體已腐爛,應就地處置,于是放火燒棺材,被當作瘋子關進瘋人院;長子卡什為了救護落水的棺材壓斷了一條腿;越來越重的尸臭招致來大群的兀鷹;三兒子朱厄爾失去了他心愛的馬;女兒德爾欲趁機去城里打胎,卻被藥房里的伙計欺侮;弱智的小兒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車,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並找了一個新婆娘。
    文學界把《我彌留之際》這部小說稱作現代的《奧德修紀》,即一部反諷性的史詩,一出荒誕的喜劇。福克納既嘲諷美國南方農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們重然諾講信義的另一面。在幽默調侃中有嚴肅莊重的悲劇意味。小說在藝術上也體現了福克納一貫強調的“實驗性”。全書共分59節,每節是一個人物的內心獨白,各自從個性視角介紹故事的一個部分。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威廉·福克納

    0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生鎮及其郊區的屬于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嘩與騷動》。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