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 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中國曆史,漢、唐、宋、元、明 、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中國曆史文化上,有一 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返正”的人物,都是 道家的人物。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候的伊尹、傅說,周朝開 國時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 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與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 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 家

    ——南懷瑾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談曆史與人生》
《談曆史與人生》[16句]
  • 南懷瑾

    0

    南懷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里(今翁垟街道地團社區橋頭村)。譜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後村,其父在地團葉經商搬遷至地團葉。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中國當代國學大師之一。
    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1952年並入南京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于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于云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1960年,胡適讀了《愣嚴大義今釋》,表示贊許。1966年,南懷瑾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邀請下,到台灣三軍各駐地巡回演講。《論語別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爭相翻印。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一直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做出巨大貢獻,眾所皆知。
    于儒、釋、道三類國學當中擁有廣泛著作,其成就造詣凸顯于《周易》易理的詳解上,因博學廣聞而被眾多學子尊稱為“南師”。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