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變化就是由調和到不調和,或由不調和到調和。仿佛水流必求平衡,若不平衡,還往下流。 0 0 0
- 仁是一個很難形容的心理狀態,我且說為極有活氣而穩靜平衡的一個狀態,似乎可以分為兩條件: (一)寂——像是頂平靜而默默生息的樣子; (二)感——最敏銳而易感且很強。 0 0 0
- 我從來無意講學問,我只是愛用心思于某些問題上而已。 0 0 0
- 不信任人,是最不對的;人在直覺上都自然會找到對上去。 0 0 0
- 蜂蟻社會的成因即在蜂若蟻之身;人類社會的成因卻是在人心。 0 0 0
- 人當情志不甯的時候,總要得所歸依,夫然後安,所以宗教都建立一個主宰,他們就一心托命了。這一心托命,自然又是人的自己的一個诎抑。 0 0 0
- 有了迫切的要求,自然會尋覓路子去解決。 0 0 0
- 我們眼光繚亂不知所云,然沉下心去看,雖然形形色色種種不同,卻有個同的所在。 0 0 0
- 杜威先生說西方人是征服自然,東方人是與自然融洽,此即東西方文化不同之所在……只是他們說的太簡單了,對于西方化實在有很大的忽略,不配作我們所要求的答案! 0 0 0
- 智是惑的反面,勇是懼的反面,這是大家曉得的;你還要曉得仁是憂的反面!你幾時懂得這樂,幾時懂得這個仁。 0 0 0
- 物質生活的欲求,難道不是出在精神上麼? 0 0 0
- 馬克思主義說生產力為最高動因。這所以使生產力發展可鈍可利的在哪里呢?還在人類的精神方面。所謂“精神”與所謂“意識”其范圍,大小差得很遠。意識是很沒力量的,精神是很有力量的,並且有完全的力量。 0 0 0
- 大家要曉得人的動作,不是知識要他動作的,是情感與欲望要他動作的。 0 0 0
- 康德直以為智慧只是概念作用,除概念外更不會別的了,知識只是數學的,想造一大數學的網,把宇宙籠罩了。 0 0 0
- 最微渺複雜難知的莫過于人的心理,沒有澈見人性的學問不能措置到好處。禮樂的制作恐怕是天下第一難事。 0 0 0
- 生活中呆實的制作品算是文明,生活上抽象的樣法是文化。不過文化與文明也可以說是一個東西的兩方面,如一種政治制度亦可說是一民族的制作品——文明,亦可以說一民族生活的樣法,——文化。 0 0 0
- 但在人心則是通而不隔的。不隔者,謂痛癢好惡彼此可以相喻且相關切也。這就是所謂“恕”。人世有公道實本于恕道。恕道、公道為社會生活之所攸賴。 0 0 0
- 平常人走計算的路,總要由手段取得目的,于是必有所取得而後樂,取不得就苦了。其樂全系于其目的物,而藉待于外;所以說是關系的而非絕對的。又其樂去苦來,苦去樂來,顯為相對待的;所以說是對待的而非絕對的。 0 0 0
- 別的很隨意度他生活的人可以沒有思想見解,而我若是沒有確實心安的主見,就不能生活的! 0 0 0
- 我對于生活如此認真,所以我的生活與思想見解是成一整個的,思想見解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0 0 0
- 最與仁相違的生活就是算帳的生活。所謂不仁的人,不是別的,就是算帳的人。仁只是生趣盎然,才一算帳則生趣喪矣! 0 0 0
- 玄學總是不變更現狀的看法,囫圇著看,整個著看,就拿那個東西當那個東西看。科學總是變更現狀的看法,是換個樣子來看,解析的看,不拿那個東西當那個東西看,卻拿別的東西來作他看。 0 0 0
- 若能順理得中,生機活潑,更非常之好的;所怕理智出來分別一個物我,而打量、計較,以致直覺退位,成了不仁。 0 0 0
- 無私的感情發乎人心;人心是當人類生命從動物式本能解放出來,其本能退歸工具地位而後得以透露的。 0 0 0
- 宗教就是人類的出世傾向之表現,從這種傾向要將求超絕與神秘。神秘是這時必很時尚的——我指那一種趣味,因為是時尚直覺的時代。 0 0 0
- (一)情志方面的傾向要求得申,而知識方面的被抑; (二)知識方面的傾向要求得申,而情志方面的被抑; (三)于二者之間有個真正的妥協,即是走出一條二者並得申達而不相礙的路。 0 0 0
- 宇宙不是一個東西而是許多事情,不是恒在而是相續,吾儕言之久矣。宇宙但是相續,亦無相續者,相續即無常矣。宇宙即無常,更無一毫別的在。而吾人則欲得宇宙于無常之外,于情乃安此絕途也。 0 0 0
- 不過不單影象是隨時變現,非恒在的東西,就是這內外的本質,你看他死呆呆的物質世界,實在也是遷流不息,相續而轉。 0 0 0
- 大家要曉得人的動作,不是知識要他動作的,是欲望與情感要他往前動作的。單指點出問題是不行的,必要他感覺著是個問題才行。 0 0 0
- 我以為我們有什麼意思盡管可以陳述;但不應該強眾從我。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