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早期作家在書寫伊斯坦布爾時往往養成這種習慣——在他們歌頌城市之美,用他們的故事迷惑我的同時,我卻想起他們已不住在他們所描述的地方,反而偏愛伊斯坦布爾西化後舒適的現代化設施。我從這些前輩那里得知,只有不住在這里的人有權對伊斯坦布爾的美大加頌揚,而且不無內疚:因為一個以城市的廢墟與憂傷為題的作家,永遠意識到幽靈般的光投射在他的生命之上。沉浸于城市與博斯普魯斯之美,就等于想起自己悲慘的生活和往昔的風光兩者差距甚遠。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14句]
  • 奧爾罕·帕慕克

    0

    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在中國最常見的譯名為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于2005年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2006年10月12日奧爾罕·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07年1月7日,奧爾罕·帕慕克受邀主編伊斯坦布爾的自由派日報《Radikal》一天,化觀點為文章,表達對本國知識分子命運的關切。同年5月16日,奧爾罕·帕慕克作為該屆評委會成員出席嘎納電影節,並走上紅毯。2008年5月21日,帕慕克開始了其在中國的十日行程。
    文學評論家把帕慕克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稱他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其作品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在眾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流傳。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