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白林》[14句]
    莎士比亞

    《辛白林》是莎士比亞後期1610~1611年的喜劇作品。此劇描寫不列顛國王辛白林,他的女兒與青梅竹馬的戀人普修默私訂終身,令辛白林大怒,一氣之下將普修默放逐到遙遠的羅馬。遭放逐的普修默深信,妻子絕對會對他忠貞,但普修默的朋友埃契摩卻認為公主鐵定會改嫁。兩人于是打賭,埃契摩若能取到公主手上的手鐲,普修默便輸,並將戴在自己手上象征愛情的戒指輸給他。奸詐的埃契摩為了贏得那只手鐲,使出各種謊言與騙術,甚至還厚顏向公主求愛,但聰明的公主化解了埃契摩所有的騙局,證實了自己純潔的心意。
    辛白林統治時期,他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兒子在幼兒時期被偷走。普修默的父親為辛白林打仗時死亡,母親因此悲痛而死。辛白林看普修默可憐,便留在了宮里撫養。普修默和伊摩琴(辛白林女兒)一起長大,青梅竹馬,並悄悄結婚。辛白林十分生氣,把普修默流放到羅馬。
    普修默在羅馬交上從各國來的一班公子哥兒,他們信口談論著女人,各人都誇耀他本國的女人和他自己的情人。堅持說,他的妻子是世界上最貞潔、最聰明、最忠實的女人。坐中有一個叫阿埃基摩的紳士,聽到有人把不列顛的女人誇得比他本國羅馬的女人還好,就不高興了。經過不少爭執,最後普修默同意了阿埃基摩的提議:由阿埃基摩到不列顛去,試試能不能得到有夫之婦的伊摩琴的愛情。然後他們打了一個賭:阿埃基摩這個毒計要是失敗了,他就得輸一大筆錢;可是如果他得到了伊摩琴的好感,並且能從她手里拿到普修默懇切要求她當作他的愛情的紀念好好保存的那只鐲子,那麼伊摩琴跟普修默分手的時候當作愛情的紀念送給他的那只戒指,就得輸給阿埃基摩。阿埃基摩用詭計偷到伊摩琴的鐲子,騙普修默說自己的到其芳心。
    普修默嫉妒得心里冒火,于是就給不列顛的一位紳士畢薩尼奧寫了封信,這個人是伊摩琴的一名侍從,多年來又是他可靠的朋友。他先把他的妻子對他不忠實的證據告訴給畢薩尼奧,然後要畢薩尼奧把伊摩琴帶到威爾士在不列顛的西部的密爾福特港,在那里把她殺掉。又寫信把伊摩琴騙到港。快到目的地的時候,比薩尼奧就把他接到的殘忍的命令透露給伊摩琴。伊摩琴很難過,喬裝去羅馬見他。離別時,比薩尼奧拿一瓶王後給的藥給伊摩琴。王後以為是毒藥,比薩尼奧以為是補藥,其實是安眠藥。
    天意真是奇妙,竟把伊摩琴領到她那兩個在繈褓中被偷去的弟弟那里去了。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伊摩琴吃了藥。弟弟發現隨便什麼聲音也吵不醒她,于是就認定她已經死了。培拉律斯也提議把她抬到森林里面去,照當時的習俗用悼歌和莊嚴的挽曲來舉行葬禮。伊摩琴一個人留下沒多久,安眠藥的力量就過去了。她醒了過來,她不認得回山洞的路,周圍又看不見她的新伙伴,就斷定准是在做夢。于是,伊摩琴又動身走上那叫人疲勞的旅程,盼望最後能走到密爾福特港,從那里搭上一條開往意大利的船。。。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莎士比亞

    0

    威廉·莎士比亞,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中國清末民初魯迅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被譽為英國的民族詩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詩人”(或直接稱為“吟游詩人”)。莎翁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莎翁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使用著的語言,並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劇作家。1564年出生于一個富商家庭,曾經在“文法學校”讀書,後因父親破產,中途輟學。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
    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曆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複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浪漫主義時期贊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莎士比亞的著作對後來的戲劇和文學有持久的影響。實際上,他擴展了戲劇人物刻畫、情節敘述、語言表達和文學體裁多個方面。 例如,直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奇劇還沒有被視作悲劇值得創作的主題。 獨白以前主要用于人物或場景的切換信息,但是莎士比亞用來探究人物的思想。 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詩歌影響重大。浪漫主義詩人試圖振興莎士比亞的詩劇,不過收效甚微。評論家喬治·斯泰納認為從柯爾律治到丁尼生所有英國的詩劇為“莎士比亞作品主題的微小變化”。
    莎士比亞最早的劇作是以當時常見的風格寫成的。他采用標准的語言書寫,常常不能根據角色和劇情的需要而自然釋放。 詩文由擴展而定,有時含有精心的隱喻和巧妙構思,語言通常是華麗的,適合演員高聲朗讀而不是說話。一些評論家的觀點認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莊重的演說詞,經常阻礙了情節,《維洛那二紳士》的台詞則被評論為做作不自然。
    莎士比亞從傳統風格轉向他自己的特點。《理查三世》開幕時的獨白開創了中世紀戲劇中的邪惡角色。同時,理查生動的充滿自我意識的獨白延續到莎士比亞成熟期劇作中的自言自語。 沒有單獨一個劇本標志著從傳統風格到自由風格的轉換,莎士比亞的整個寫作生涯中綜合了這兩種風格,《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是這種混合風格最好的詮釋。
    到1590年代中期創作《羅密歐和朱麗葉》、《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夢》時期,莎士比亞開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寫作。他漸漸將他的隱喻和象征轉為劇情發展的需要。莎士比亞慣用的詩的形式是無韻詩,同時結合抑揚格五音步。實際上,這意味著他的詩通常是不押韻的,每行有10個音節,在朗讀時每第二個音節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無韻詩和後期作品有很大區別。詩句經常很優美,但是句子傾向于開始、停頓、並結束在行尾,這樣有可能導致枯燥。 當莎士比亞精通傳統的無韻詩後,他開始打斷和改變規律。這項技巧在《朱利葉斯·凱撒》和《哈姆雷特》等劇本的詩文中,釋放出新的力量和靈活性。
    《哈姆雷特》之後,莎士比亞的文風變化更多,尤其是後期悲劇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國文學評論家安德魯·塞西爾·布拉德利將這種風格描述為“更緊湊、明快、富有變化,並且在結構上比較不規則,往往錯綜複雜或者省略”。 在創作生涯後期,莎士比亞采用了很多技巧來達到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連續、不規則停頓和結束,以及句子結構和長度的極度變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對聽眾是挑戰。 後期的傳奇劇,情節及時而出人意料地變換,創造了一種末期的詩風,其特點是長短句互相綜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語和賓語倒轉、詞語省略,產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亞詩文的特征和劇院實際效果有關。 象那個時代所有的劇作家一樣,莎士比亞將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等創作的故事戲劇化。 他改編了每一個情節來創造出幾個觀眾注意的中心,同時向觀眾展示盡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設計的特點保證了莎士比亞的劇作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剪裁寬松地詮釋,而不會丟失核心劇情。 當莎士比亞的技巧提高後,他賦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變化的動機以及說話時獨一無二的風格。然而,後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風格的特點。在後期的傳奇劇中,他故意轉回到更虛假的風格,這種風格著重了劇院的效果。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