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史大綱》[12句]
    錢穆

    《國史大綱》是中國近代曆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著于抗日戰爭時期。錢穆當時任北京大學曆史系教授,在戰火紛飛中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輾轉大半個中國。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錢穆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通史的考證與寫作之上。當時生活的窘困、物資的緊缺以及內憂外患的狀況都使錢穆將對中國命運的思考貫穿于了全書始末。錢穆指出,研究中國曆史的第一要務,在于能在國家民族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為抗戰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夠從這樣一部張揚士之人力的史綱里汲取力量前行。
    1939年6月,《國史大綱》正式完成,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經面市,該書就以其獨特的見解與細致的考證成為了當時各個大學通用的曆史教科書,在學生與知識分子中間起到了積極的民族文化凝聚作用,同時也奠定了錢穆史學大家的地位。直到現代,昆明岩泉寺中仍保留著錢穆教授著書處,並在此立碑紀念。
    《國史大綱》在特殊的曆史時期,使用教科書體例編寫而成。全書在內容取材上詳述漢、唐時期而略寫遼、金、元、清,詳寫中原地區而略寫周邊少數民族,詳于闡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制度而略于具體的人與事,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節。作者指出該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在政治制度方面,《國史大綱》將中國古代的政治演進劃分為了三個階段。一是到秦漢時期完成的封建集權大一統;二是從西漢中期到東漢完成的政府構成演變;三是到隋唐時期完成的科舉競選制度,至此,科舉取代世族門第成為了中國延續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經濟發展方面,《國史大綱》強調了經濟建設與文化、政治建設的相互謀和。三者的發展在整個中國曆史中雖然並非每時每刻相互適應,但其總體趨勢是在相互調和中的向前發展。
    在文化學術方面,《國史大綱》認為前秦過後,中國的文化學術逐漸開始脫離于宗教與政治勢力,以一種平民化的氣象氛圍一脈相承,曆久彌新,這在北宋時期達到極盛。
    作者在全書中以一種獨特連貫的眼光來審視時代的變遷,往往能將一個問題進行跨時代的系統梳理,擴大延伸。如在論及中國古代田制的問題時,書中從晉朝占田到北魏均田,從唐朝的租庸調到兩稅法,進行了一個系統整體的概說。
    作者還強調史學要與當下的現實相聯系,不能將曆史知識和曆史材料進行單純的堆砌,那樣作出的只是號稱客觀的無人的曆史。在當時特定的曆史背景下,作者書中的內容處處以國家、民族為中心,主張發掘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曆史文化資源和內在的精神力量。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