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思維:大前提中包含著結論,而只有依靠記憶才能獲得這種前提。這種前提是三段論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種前提先于結論而存在,思考者必須把它保留在心中,同時,小前提則必須遵守同一律(the law of identity)或排除律的規則。結論的基礎必定存在于過去當中。由于這一點,支配心理過程的連續性才和因果關系(causality)緊密相連。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觀察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時,我們都會發現其中包含著記憶的連續性,它確保了命題之間的同一性。女人沒有連續性的記憶,因此也就不能理解principium rationis sufficientis。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性與性格》
《性與性格》[122句]
  • 奧托·魏甯格

    0

    奧托·魏甯格(Otto Weininger),奧地利哲學家, 魏甯格自少年時代起,就在自然科學、數學和人文科學方面顯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語言天才尤其突出,16歲時曾打算發表一篇詞源學論文,內容是研究荷馬史詩中的希臘語形容詞。1898年進入維也納大學研習哲學,1902年以論文《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的第一部份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在獲得學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
    1902年, 魏甯格把《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作為學位論文交給維也納大學,其第一部分使他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1903年《性與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擴充出版,同年,魏甯格舉槍自盡。不久,《性與性格》暢銷國際,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其友人拉帕波特(Rappaport)整理他的格言式隨筆,發表為《關于終極事物》。這兩本書,便是慧星般的魏甯格留予此世的全部。
    魏甯格認為,婦女的自然體現實際上只有兩種類型。由于“婦女需要的是性交,而不是愛情”,因此,她看待性交一是作為母親,即獲得孩子的手段,二是作為妓女,即獲得快感的手段。魏甯格如此反對女權的觀點,其最終結論是什麼呢? 他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呢?他說:“不論某個男子何等卑賤,他總是大大超過最高尚的婦女。而且大到無法比擬的程度。” 魏甯格的出發點,是從設想理想的男子和理想的婦女的基本品質的結合開始的,但是逐漸失去了內部的平衡,丟失了學者起碼的嚴謹作風,除了危言聳聽的偏激之詞外,沒有找到特別有說服力的證據,更沒有有利的論證和科學的依據。在他的書中,最後的結論就是,通過對女性的描繪,得出了人類發展的遠景凶多吉少,正是有了女人的干擾,人類在慢慢走向自殺,文明的最終結果是毀滅。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