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余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陶淵明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6句]
  • 陶淵明

    0

    陶淵明(約376~427),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友人私諡“靖節征士”,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個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父親早死,因家貧,曾做過幾年的官,卻因“質性自然”,不願“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解綬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自小體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稱自己“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貧,不能常得”;日子雖然過得很艱苦(見“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他卻能安貧樂道,忘懷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六十歲左右去世。深受後世文人騷客推崇,歐陽文忠公甚至認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即《歸去來兮辭》)而已” ;在中國詩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潛先生認為:可以和他比擬的,前只有屈原,後只有杜甫。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