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上所謂“道德”不過是許多陳腐的舊習慣。合于社會習慣的,便是道德;不合于社會習慣的,便是不道德。正如我們中國的老輩人看見少年男女實行自由結婚,便說是“不道德”。為什麼呢?因為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習慣。但是這班老輩人自己討許多小老婆,卻以為是很平常的事,沒有什麼不道德。為什麼呢?因為習慣如此。又如中國人死了父母,發出訃書,人人都說“泣血稽顙”,“苫塊昏迷”。其實他們何嘗泣血?又何嘗“寢苫枕塊”?這種自欺欺人的事,人人都以為是“道德”,人人都不以為羞恥。為什麼呢?因為社會的習慣如此,所以不道德的也覺得道德了。
    0 0 0 3 拷貝 二維碼 《胡適文選》
《胡適文選》[11句]
  • 胡適

    0

    胡適(1891—1962),漢族,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昵稱穈兒,學名洪骍,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
    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1919年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接辦《每周評論》。1922年創辦《努力周報》,1924年創辦《現代評論》,1932年創辦《獨立評論》。1945年3月任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代表。1949年1月,被聘為總統府資政。曾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