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津安二郎

    0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1903.12.12~1963.12.12),日本電影導演。開創了表現平民家庭生活的“庶民劇”影片類型,被認為是最具日本特色的電影導演。生于東京。幼時喜歡繪畫,肄業于早稻田大學。1923年進入松竹公司的蒲田電影制片廠當攝影助手,1926年任副導演。1927年8月任古裝片部導演,第一部作品為《懺悔的白刃》。早期拍攝以描寫小市民生活為主的影片,被稱為日本默片時代的一座頂峰,如:《雖然大學畢了業》(1929)、《東京的合唱》(1931)、《生來第一次看到》(1932)、《瞬間的幻想》(1933)、《東京一瞥》(1935)等。直到1936年才拍首部有聲片的小津,是把拍無聲片堅持到最後的一個導演。1937年以後,兩次被征入伍。1946年回到日本,恢複拍片。他的影片多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家庭關系,刻畫人物性格,並獨創低鏡位攝影,使人覺得像是坐在榻榻米上觀察周圍的生活。2009年11月20日,日本權威電影雜志《電影旬報》為紀念創刊90周年,而評選選出的“最佳日本電影與外國電影TOP10”榜單中,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擊敗《七武士》奪得最佳日本電影稱號。
    自從他二十歲時進入松竹公司擔任攝影助理起,他所營造的就是一個完整的黑白默片電影時代。一切悲喜情懷都在靜默的黑白光影里緩緩呈現。到他轉入拍第一部有聲片《待到重逢時》為止,他已經拍攝了二十五部默片。在他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體現了一種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在小津的電影中,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討論。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僅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視野里的感歎一種。研究者把這種女性視角缺失的現象解釋為小津一輩子未婚,與母親一起生活而造成的視野缺失。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堅持了日本電影的傳統風貌。對于傳統家庭結構的挽留,以及對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歎成為小津作品的戀戀風塵。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熟悉日本風俗和人情的人自然會對這些影片感到饒有趣,玩味無窮;但在那些對日本習俗全然生疏的異國人看來,開始也許會覺得新奇,但終究不能領會其細膩微妙的含義而感到索然味。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他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即使是外國人對這種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緊張感、層次感和幽默感也會很容易領會。他熱愛生命,對鏡頭下的人物既是憐愛也灌注無限深情。他的電影繼承了被美國電影所淡忘的一些東西,並把它作為一種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發展。
    小津同時是一個極其矛盾的導演,小津在1963年日本導演宴會的時候,因為醉酒,他自己有一番對電影的看法。小津說,電影對他來說,“不過是披著草包,站在橋下拉客的妓女。”這番話對當時在場的導演觸動很大(包括筱田正浩等導演),其實小津是帶著一種極度的自尊和一種非常克制的悲觀情緒在做電影。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電影的題材和風格中可以感受到。而且,小津實際上一個太重趣味的導演,在佐藤忠男的描述中,小津的家中是沒有任何生活的苦惱和陰影的,小津結交的都是出入高級飯館的紳士,他非常重視格調的優雅。日本當時的電影評論也認為小津電影“只注重形式美”。這與小津電影里所彌漫的悲傷的宿命感和人生失意感也是具有著參差不調的意義的。應當說,小津並不是個國際化的導演,在他一生的將近五十三部電影中,只有《東京物語》在國際上贏得注視,獲得了倫敦電影節國際電影杯獎。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