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面包屑生活》[5句]
    安娜·昆德蘭

    “一天開始于一間茶室。一封封E-mail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她背上相機,跋涉于山野,尋找拍攝值得想值得品值得看的素材。這里有清新可愛的空氣、草地花朵和濕潤泥土的氣息,有春日簽名一般的芬芳,也有聞上去有些腐爛的森林味道。城市氣喘籲籲的節奏讓位給某種更緩更慢的東西。”
    從一幕幕樸素真實的生活場景到一幅幅流淌藝術氣息的黑白攝影作品,從散發誘惑紅酒芬芳的浮華世界到鐵皮屋頂下的簡約人生……
    紐約攝影師麗貝卡的世界曾經無比璀璨,眼下卻似等待隕落的寂寞流星般黯淡。過往就像琥珀一般將她困住,而一個人的面包屑生活令她真正領悟。
    有聽過旅日音樂人程璧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嗎?閱讀完這本細膩溫暖的作品,湧入內心深處的神奇感覺,也許就是想和一個人虛度時光。
    不過,最初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簡素日常,一個人的小確幸,一個人的漂泊時光。怎麼在這段不可避免的歲月里怡然生活,最後,無論是一人還是有了那個他/她,都能過幸福的日子、真的擁有了生活呢?
    遇見,一個人的清簡生活;找尋小確幸里的人生覺醒。
    一生,一瞬間。愛,來了;又走。愛情,似乎又來了。
    “在安娜·昆德蘭筆下,女性生活既有瀟灑而優雅的部分,也有繁雜而瑣碎的部分,它們交織在一起,組成色彩斑斕的真實。我推薦這本書,希望所有的人能與幸福生活攜手並行。”——畢淑敏
    《一個人的面包屑生活》不僅是一本透著知性睿智、優雅而灑脫氣息的別致佳作,也是一本精心制作的書籍,值得你捧在手心里品讀。
    除高檔的內文用紙外,它的書封設計真摯,耐人尋味,因為它映射了真實的生活——封面特意選用呈現碎屑之感的岩白帕斯博紙,灑上了咖啡漬,來表現生活繁雜而瑣碎。生活的優雅和瀟灑則體現在書腰的設計上。上百種紙樣中,最終選用極雅致的錦絮炫彩進口紙張,素雅的白色與書籍外文書名的唯美燙白工藝相得益彰。
    那個面朝大海而坐的女子,象征的則是我們。在路上的我們一往無前,堅持著、勇敢著,下一刻終將春暖花開。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安娜·昆德蘭

    0

    安娜·昆德蘭(Anna Quindlen) 美國著名作家,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則是意大利人。曆史上第三個為紐約時報撰寫社論對頁專欄的女性。普利策評論獎得主。
    18歲,她以抄寫員的身份加入《紐約郵報》,從此開始了在新聞行業的職業生涯
    19歲,母親因為卵巢癌而去世,因此涉及到個人的寫作時,大多聚焦于她死去的母親
    1977年,昆德蘭作為普通助理記者加入《紐約時報》。
    1983年,她被任命為都市版主編。從1981年到1983年間,她一直撰寫“有關紐約”的專欄。
    1985年,因為生育,昆德蘭離開《紐約時報》賦閑在家養育自己兩個年幼的兒子,同時寫作小說。
    1986年晚期,她重返該報的工作,開始寫作“三十多歲的生活”專欄。兩年之內,這個專欄開始在全國超過六十家報紙上刊登。
    1988年,她女兒的出生讓她再次辭職。
    1989年,重新回到《紐約時報》。這一次,她開始寫作《紐約時報》社論對頁赫赫有名的專欄—— “公共與私人”。此時,她已經成為了該報曆史上第三位享此殊榮的女性。1993年時,這些專欄文章的集結《大聲的想》由蘭登書屋出版,隨後在三個月之中一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1992年,因為這個專欄,昆德蘭獲得了普利策評論獎。
    1999年,重新回到新聞界的昆德蘭選擇了以《新聞周刊》作為舞台。而為了迎接這位新專欄作者的到來,《新聞周刊》在位于曼哈頓的四季酒店舉辦了一次雞尾酒會。
    在主持專欄“最後的話”接近9年之後,2009年5月18日,她辭去了這一職務。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