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62句]
    安娜·昆德蘭

    本書作者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普利策獎得主安娜·昆德蘭。在書中,她道出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以及對生命的體悟。通過講述自己在一路成長中遇到的曲折和欣喜,她向女性朋友們揭示出一個真理——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生命體驗,快樂也好,悲傷也罷,最重要的是自己去走、去體驗。
    當初,誰沒在青春的路口彷徨過?後來,誰沒在未來的道途中走岔過?再後來,誰沒在人生的彎道上徹悟過?因為走過,我們愈發懂得。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我們腳下的路,是一連串生命的體驗,更是一次靈魂的遠行。在遠行的漫漫長途中,我們路過迷惘,路過失望,路過欣喜,路過淡然,路過一切繁華消殆的時光。它蹉跎了我們,也沉澱了我們;它剝去了我們青春的衣裳,也脫下了我們的年少無知與輕狂。那些我們走過的彎路也好,受過的疼痛也罷,都是來度我們的。最終,那些屬于我們的,還是會出現在我們要走過的路上。所以,親愛的,走吧,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安娜·昆德蘭

    0

    安娜·昆德蘭(Anna Quindlen) 美國著名作家,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則是意大利人。曆史上第三個為紐約時報撰寫社論對頁專欄的女性。普利策評論獎得主。
    18歲,她以抄寫員的身份加入《紐約郵報》,從此開始了在新聞行業的職業生涯
    19歲,母親因為卵巢癌而去世,因此涉及到個人的寫作時,大多聚焦于她死去的母親
    1977年,昆德蘭作為普通助理記者加入《紐約時報》。
    1983年,她被任命為都市版主編。從1981年到1983年間,她一直撰寫“有關紐約”的專欄。
    1985年,因為生育,昆德蘭離開《紐約時報》賦閑在家養育自己兩個年幼的兒子,同時寫作小說。
    1986年晚期,她重返該報的工作,開始寫作“三十多歲的生活”專欄。兩年之內,這個專欄開始在全國超過六十家報紙上刊登。
    1988年,她女兒的出生讓她再次辭職。
    1989年,重新回到《紐約時報》。這一次,她開始寫作《紐約時報》社論對頁赫赫有名的專欄—— “公共與私人”。此時,她已經成為了該報曆史上第三位享此殊榮的女性。1993年時,這些專欄文章的集結《大聲的想》由蘭登書屋出版,隨後在三個月之中一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1992年,因為這個專欄,昆德蘭獲得了普利策評論獎。
    1999年,重新回到新聞界的昆德蘭選擇了以《新聞周刊》作為舞台。而為了迎接這位新專欄作者的到來,《新聞周刊》在位于曼哈頓的四季酒店舉辦了一次雞尾酒會。
    在主持專欄“最後的話”接近9年之後,2009年5月18日,她辭去了這一職務。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