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的解析》[22句]
    弗洛伊德

    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譯做《釋夢》,經典的心理學書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該書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該書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用于解釋夢。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都是“願望的滿足”,他嘗試用潛意識來解決各部分的沖突。不過,由于潛意識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讓人難堪,潛意識中的“稽察者”不允許它未經改變就進入意識。在夢中,潛意識比清醒時放松了此項職責,但是仍然在關注,于是潛意識被扭曲其意義,以通過審查。夢中的形象通常並非它們顯現的樣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說,需要用潛意識的結構進行更為深刻的解釋。
    弗洛伊德首先回顧了此前關于分析夢的科學著作,他認為雖然有趣但是不夠充分。然後他記述了許多夢,來闡明他的理論。他在書中引用的許多最重要的夢是他人的, 他的方法開始于分析他的夢“Irma's injection” —但是也有許多來自病人的個案研究。弗洛伊德進行分析的許多來源來自文學作品,該書更多的是一次文學分析的自覺嘗試,超過心理學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討論了後來發展的戀母情結理論。
    作者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意識和動機的。
    序:
    我嘗試通過此書來描述“夢的解析”;我相信,我的這種做法,並沒有超越神經病理學的范疇。因為通過心理學的探討,我們可以認識到夢是許多病態心理現象的首要成分;其他如歇斯底里性恐懼強迫性思想、妄想也是屬于此種現象,並且因為有很實際的理由,所以被醫生們看重。從後遺症來看,夢其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重要性;不過由它成為一種范例的理論價值來看,它的重要性卻相對地增加了很多。無論是誰,如果他不能解釋夢中影像的來源,那麼他也就極不可能會了解恐懼症、強迫證或是妄想症,並且無借此給病人進行治療。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弗洛伊德

    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曾在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次年起作為臨床精神病學家私人開業。早期從事催眠治療工作,後創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占,赴英國避難,不久因頜癌逝世。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個猶太大家庭中,他上面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下面有兩個同胞弟弟和五個妹妹。弗洛伊德自小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且胸懷大志,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維亞,4歲時舉家遷居維也納。他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學家艾內斯特·布呂克的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並在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
    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1886年與馬莎·伯萊斯結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1938年因遭納粹迫害遷居倫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倫敦逝世。
    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J·布洛伊爾合作期間產生的,他們合作治療一名叫安娜·歐的21歲癔症患者,他先從布洛伊爾那里學了宣泄療法,後又師從J·沙可學習催眠術,繼而他提出了自由聯想療法,1897年創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是對人類無意識過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人類的性本能理論以及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他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後又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包括被壓抑的無意識和潛伏的無意識)。認為存在于無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支配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並把人格區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個部分。其學說被西方哲學和人文學科各領域吸收和運用。
    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1904)、《精神分析引論》(1910)、《圖騰與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論新編》(1933)等。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