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比煙花寂寞》[66句]
    亦舒

    《她比煙花寂寞》其實寫了兩段愛情,一段是姚晶的,一段是徐佐子的。
    姚晶的愛情煙消云散的時候,徐佐子的才剛剛開始。
    亦舒的作品人物不是很多,情節卻挺曲折,懸疑性很強。似一條越流越快的河,前面似涓涓小溪,中途回環曲折,後面大波大湖,最後平靜地奔向大海。徐佐子的故事也跳不出這個模式,卻勝在單純而不單薄,且很寫實。
    她跟姚晶完全是兩代人。
    姚晶是古老不合時宜的,認為嫁不到好丈夫就一生休矣。陳舊到蒼白的地步,所以只能死于心碎。
    徐佐子卻認為:“反正我也沒打算全心全意地對待他,大家做一半已經很好,要求降低一點,就少點失望,甯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對配偶抱著那麼大的寄望是太過幼稚天真了。”
    嫁人也不是為了終身有托,“我的終身早已托給我自己”。“伴侶也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他不是愛的奴隸。”
    徐佐子是在紐約生活過的人,她要比傳統的中國女孩子顯得豪放不羈。在現實中也要矛盾得多。
    有時候會很向往:到加勒比海去度假,與一個知情識趣,英俊的,有深棕色皮膚的男士一起游泳曬太陽,吃龍蝦喝香檳,晚上在白色細沙灘上赤腳扭舞,直至深藍色的天空轉為粉紅。
    那個玩伴,連他的名字都不必知道,除了玩之外,不必擔心銀行月結單,稅務,人際關系,寫字樓政治,油鹽柴米,衣服鞋襪……
    為此,她經常不惜跟男朋友吵翻。
    看見別人婚姻愉快,她也想到結婚,但翻心一想,二十二歲結婚,如何能熬到四十二歲去?
    她就在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與愛情中掙紮著。在這個意義上,她也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她一下子把握不准她要的是什麼。直到有一天,她見到了姚晶那一屋子華美的像霓裳般不切實際的衣服,見到了姚晶充滿青春活力而又有獨立主見的女兒,她才如夢初醒。
    那個如安琪兒一樣的女孩子叫馬利,看在徐佐子的眼里,如嬰兒般純真。她是那麼的像姚晶,但只是外表像,內里是完全不一樣的。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亦舒

    0

    亦舒原名倪亦舒,另有筆名梅峰、依莎貝和玫瑰等。哥哥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到香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並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曼徹斯特攻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佳藝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事實上,亦舒早在十四歲便在《西點》雜志上發表其第一部小說《暑假過去了》 ,首部個人小說集《甜囈》則在1963年出版。她的多部作品,包括《玫瑰的故事》 、《朝花夕拾》等,亦曾改編為電影。除小說外,亦舒還撰寫散文和人物訪問稿等。亦舒的作品以情節取勝,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結局受歐·亨利的影響,常常出乎意料,富有傳奇色彩。在語言形式上,亦舒小說都是以一兩句話為一個段落:跳躍性大,節奏感強,這和香港惜時如金的緊張生活很吻合。
    亦舒一直都是一位多產專業作家,除了小說作品外,亦以筆名“衣莎貝”在《明報周刊》撰寫專欄。她的科幻作品不時會看到倪匡作品的角色客串出現,如原振俠,小郭等。而她筆下的女角色大部份自愛自強,獨立特行的姿態影響一眾華文讀者。
    亦舒小說的女主角多是都會里聰敏干練的白領女性,但在感情生活中卻往往飽經滄桑,或感到都市優秀男性的匱乏、苦于難覓知音。亦舒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潑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兩語切中時弊,她的文字非常精煉,沒有任何多余的聯接。
    亦舒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主要是以香港和歐美的現代都市作為背景。她描寫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的感情發展與身邊的社會關系網絡有著重大的聯系。而前者往往屈從于後者。亦舒是在演繹愛情的表面下展示一個冷漠現實的都市社會,展示在這種都市環境中,人的個性、心理所受到的種種壓抑與異化。
    倪匡曾說過:“亦舒自小在香港長大,她的小說,和香港人的脈搏頻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學。她的小說不矯揉造作,有著香港人的性格。”她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著而不肯放棄。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