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作三昧》[3句]
    芥川龍之介

    《戲作三昧》的第一章,是從浴室里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即馬琴開始寫起的。從外貌上看,這位老人“鬃發枯黃,很難看。而且好像眼睛也有點不好。但瘦瘦的骨架很結實”。更重要的是下面一段關于老人內心世界的描寫:此時“老人的心里籠罩著死的陰影。這種死就像曾威脅過他那樣,對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一點也不加掩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死就像澡桶的上空那樣,是一種靜溫而令人羨慕、無憂無慮的寂滅意識“。
    接下來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馬琴聽到自封為馬琴作品的愛讀者近江屋平吉的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後,一股“輕蔑之念不由而起”,而且“突然間,自己的那孩子般的自尊心不由地感到了侮辱”。他在“對自己感到一種惱怒的同時,終于徐徐地站立起來,從這個老好人的愛讀者面前退卻了”。
    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里,則出現了一個對馬琴的作品充滿敵意的評論家,他對馬琴的作品竭盡惡罵之能事。不論是充滿敵意的評論家的惡罵,還是好心讀者的那不著邊際的贊美,都同樣刺傷了馬琴,讓幾十年飽嘗創作艱辛的老藝術家感到悲憤之極。
    這種“令人不快”延伸到作品的六、七、八章。此時登場的書肆則傷害了馬琴的情感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書肆的低劣人格和狡猾手段,而且主要是因為書肆與他在創作態度上的差異。當初一直“忍耐”的馬琴終于同書肆決裂了。
    在第九章里,馬琴將上述種種“令人不快”的事概述為“生活在下等社會的人,其不幸則在于為這種下等而煩惱,從而導致自己也擺脫不了這種下等的言行”。這個“下等社會”,自然也有芥川龍之介生活的烙印。
    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寫到了好友的來訪,作者的用意在于給馬琴以信心,從而喚醒馬琴那己消沉的創作意志。然而志同道合的好友華山回去之後,馬琴仍要面對《八犬傳》創作這一現實問題,好友的來訪並未能解決困擾馬琴的那些問題。
    十三至十五章描寫了馬琴與其家人。馬琴與其家人分別生活于書齋和客廳這樣兩個世界里,除了孫子太郎之外,誰也不跨進馬琴的書齋,馬琴的孤獨狀況由此可見一斑。太郎從淺草觀音寺回來後那幾句對馬琴的問候,竟“使得《八犬傳》作者那布滿皺紋的臉上,閃爍著猶如另外一個人似的喜悅”,並由此而點燃了馬琴心底里的“一種嚴肅的東西”,甚至讓老藝術家的眼里充滿了淚水。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芥川龍之介

    0

    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號“澄江堂主人”,筆名“我鬼”,日本小說家。本姓新原,幼年即過繼于其舅父,改姓芥川。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小說。他的極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丑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以冷峻的文字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丑惡性,這使得他的小說即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其代表作品如《羅生門》和《竹林中》、《蜘蛛之絲》等已然成為經典之作。
    情節與語言是芥川技巧的著力點。首先他把力量用在情節的建構上。習慣上是把故事情節連在一起用。其實應該說故事是素材而情節則是素材的陌生化,是小說結構的本質所在。情節的緊要之處是情節的分布,就是把與主題相關聯的種種事件,從藝術處理的角度精心安排以便收到感染的效果。情節有時間特征,有因果關聯,有情境的轉換。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把情境轉換的契機,即矛盾焦點突現出來。這在芥川文學中則被表現為“瞬間危機”。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