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想錄》[21句]
    巴金

    《隨想錄》是巴金晚年創作的一部雜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願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
    《隨想錄》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終于寫下了在當代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隨想錄》,以此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應盡的曆史責任,從而達到了文學和思想的高峰。
    《隨想錄》堪稱一本偉大的書。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經驗來傾心創作的。如果沒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沒有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沒有高度嚴肅的曆史態度,老年巴金就不會動筆。他在《隨想錄》中痛苦回憶、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實人格的塑造。
    《隨想錄》收錄巴金先生文革結束後創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為《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共五集,統稱隨想錄。
    晚年的巴金在《隨想錄》一書中,以罕見的勇氣“說真話”,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座豐碑。他對過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贏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從《隨想錄》里,人們又見到了那個熟悉的巴金,他開始獨立思考而不再盲目聽命,掙脫思想枷鎖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國過去“太不重視個人權利,缺乏民主與法制”,痛感“今天在我們社會里封建的流毒還很深,很廣,家長作風還占優勢。”集中批判“長官意志”。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巴金

    0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傑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妻子蕭珊。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1歲,被人們譽為“世紀老人”。
    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詩經·國風》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即念fèi又念fú)甘棠”。而“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並非誤傳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甯,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然後成為了他的筆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筆名命名的。泉州黎明大學有全國首家巴金研究所,並編輯出版《巴金研究》季刊。
    巴金被認為代表著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正因如此,他在文革期間受到了四人幫的非人道迫害。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但後者至今都未實現。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表示要求安樂死。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