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特根斯坦筆記》[59句]
    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筆記》又名《雜論集》、《文化與價值》,是著名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從25歲直到他去世為止所作的格言式筆記精選集,由維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遺囑執行人馮·賴特教授選編而成,內容涉及音樂、建築、哲學、文學、宗教等不同范疇。
    維特根斯坦遺留的手稿中有大量的筆記,它們散見于那些著作的正文之中,這些筆記跟他的哲學著作沒有太直接的聯系。筆記中有些是自傳性的,有些涉及哲學活動的本質,還有一些涉及普遍性的論題,諸如藝術或宗教的問題。通常不能將它們與哲學正文切割開來,不過,維特根斯坦本人在許多地方暗示過,他用括弧或其他的方式將它們作了區分。
    有些筆記限于一時,是短暫的。大部分筆記則饒有趣味。有時它們給人的印象雋永而美麗。對于遺著保管人來講,顯然有必要將若干筆記交付出版。馮·賴特受到委托選編這些材料。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如何圓滿地完成這項工作,對此我作了許多不同的設想。比如說,起初我的設想是按照它們涉及的話題來加以編排,諸如“音樂”、“建築”、“莎士比亞”、“格言箴語”、“哲學”等等。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維特根斯坦

    0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香港及台灣譯作維根斯坦)出生于奧地利,後入英國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奧匈帝國的維也納,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歐洲鋼鐵工業巨頭,母親萊奧波迪內,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銀行家的女兒。路德維希在八個子女中排行最小,有著四分之三的猶太血統,于納粹吞並奧地利後轉入英國籍。
    維特根斯坦自幼跟隨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結果卻無法使其達到正規高中的接納標准。直到1903年在通過入學考試後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術著稱的中學學習,與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學,不過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兩位重要人物有過任何深入的交往。
    和一些偉大人物一樣,維特根斯坦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大都處于中下水平,在度過了三年的不愉快後,更帶著高考的落敗離開了這里。少年路德維希愛好機械與技術,十歲時就制出過一台簡單實用的縫紉機。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學,曾經渴望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然而,後者于1906年自殺,使得維特根斯坦的希望毀于一旦。隨後維特根斯坦又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
    維特根斯坦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素養,對人類生存本質有著深刻的感知。早年維特根斯坦家族有著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長期的藝術捐助商,勃拉姆斯、馬勒等是這個被音樂充滿的家庭里的常客。維特根斯坦家族成員中音樂天賦不算突出的路德維希其單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詣,同樣,被認為是有書面表達障礙的維特根斯坦的文筆卻也十分精湛。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