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之花》[141句]
    波德萊爾

    《惡之花》是夏爾·波德萊爾(1821-1867)的一部詩集,但不是一般的、若干首詩的集合,而是一本有邏輯、有結構、有頭有尾、渾然一體的書。《惡之花》中的詩不是按照寫作年代先後來排列,而是根據內容和主題分屬六個詩組,各有標題:《憂郁和理想》、《巴黎風貌》、《酒》、《惡之花》、《反抗》和《死亡》,其中《憂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個部分的排列順序,實際上畫出了憂郁和理想沖突交戰的軌跡。《惡之花》是在一個“偉大的傳統業已消失,新的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里開放出來的一叢奇異的花,同時具有浪漫主義、象征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成分。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卷奇詩,一部心史,一本血淚之書。
    惡之為花,其色豔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惡之花》經過多年的蓄積、磨礪,終于出現在巴黎的書店里。
    由一百多首詩歌組成的《惡之花》,由詩人精心安排為六個有機組成部分,有序地展開詩人的精神探索。
    第一部分“憂郁與理想”,寫憂郁,也寫理想,憂郁是沉重的,理想是渺茫的。穿行在沉重的憂郁中,尋找著難尋的理想。
    第二部分“巴黎風光”,寫的是詩人眼中的巴黎,或者說是心中的巴黎。這不是美麗的城市,不是繁華的“花都”,而是“熙熙嚷嚷的都市,充滿著夢想的都市,/幽靈在大白天里拉著行人的衣袖!”(《七個老頭子》)波德萊爾將詩歌的視野從浪漫主義的大自然拉倒光怪陸離的現代大都市,讓人看到的卻是一幅幅畸形、變態的圖畫。
    第三部分以“酒”為題,寫詩人的“以酒澆愁”、“以酒為樂”的無奈與悲涼。
    第四部分“惡之花”,詩人從醉酒的幻景轉向直面罪惡的“花朵”。
    第五部分“叛逆”,是針對上帝的。在這里,該隱和撒旦都受到了贊美,因為他們是受害者、叛逆者。世人所希望的,是自己的靈魂能傍著撒旦“休息”。
    第六部分“死亡”,在曆經苦難之後,在閱盡丑惡之後,死亡,是唯一的歸宿、唯一的慰藉。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但也是新的開始。
    整首詩集以一首題為《旅行》的長詩作結,概括了詩人一生的求索。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波德萊爾

    0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征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夏爾·波德萊爾是法國象征派詩歌的先驅,在歐美詩壇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惡之花》是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詩集之一。從1843年起,波德萊爾開始陸續創作後來收入《惡之花》的詩歌,詩集出版後不久,因“有礙公共道德及風化”等罪名受到輕罪法庭的判罰。1861年,波德萊爾申請加入法蘭西學士院,後退出。作品有《惡之花》、《巴黎的憂郁》、《美學珍玩》、《可憐的比利時!》等。
    法國詩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繼父歐皮克上校後來擢升將軍,在第二帝國時期被任命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萊爾的詩人氣質和複雜心情,波德萊爾也不能接受繼父的專制作風和高壓手段,于是歐皮克成為波德萊爾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萊爾對母親感情深厚。這種不正常的家庭關系,不可避免地影響詩人的精神狀態和創作情緒。波德萊爾對資產階級的傳統觀念和道德價值采取了挑戰的態度。他力求掙脫本階級思想意識的枷鎖,探索著在抒情詩的夢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這個意義上,波德萊爾是資產階級的浪子。1839年,波德萊爾通過了畢業會考。他向往過“自由的生活”,要去當作家。他博覽群書,大量涉獵文學作品,來往于青年畫家、文學家之間,並被浪漫主義這“美的最新近、最現代的表現”所征服。
    1841年,夏爾·波德萊爾被送出國旅行和巴黎文人藝術家交游,過著波希米亞人式的浪蕩生活。原目的地為加爾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絕繼續旅行,與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國,繼承了父親的10萬法郎。1845年.波德萊爾發表了畫評《1845年的沙龍》,以其觀點的新穎震動了評論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裝起義,反對複辟王朝,波德萊爾登上街壘,參加戰斗。1851年,發表《酒與大麻精》。9月,發表散文詩《酒魂》。1852年,波德萊爾的創作進入高潮。他先後發表了二十多首詩,十余篇評論和大量譯著。1855年,以《惡之花》的標題發表18首散文詩。7月,發表第一批散文詩《夜色朦朧》和《孤獨》。1857年6月25日,詩集《惡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萊爾在法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這部詩集問世時,只收100首詩。1861年再版時,增為129首。以後多次重版,陸續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費加羅報》上發表6首散文詩,標題為《巴黎的憂郁》。4月24日,夏爾·波德萊爾到達比利時的布魯塞爾。5月~6月,在比利時做演講,朗誦自己的詩作。盡管他厭惡這個國家和比利時人,他還是在比利時一直住了兩年。1866年3月15日,夏爾·波德萊爾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惡化。3月30日,他右半邊身體癱瘓。3月31日,《新惡之花》發表。7月2日,波德萊爾被送回巴黎。1867年8月31日,夏爾·波德萊爾死。9月2日,夏爾·波德萊爾被安葬在蒙巴納斯公墓。1869年遺著《巴黎的憂郁》出版。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