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究悲哀的外國語》[12句]
    村上春樹

    《終究悲哀的外國語》是第一本在國內推出的村上春樹隨筆集。全書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1991-1992年在美國講學期間寫下的散文,內容均為作者在美國的親身經曆,見聞,題材豐富,涉及面廣,有對美國社會文化現狀的描述,有通過具體事件對美國和日本兩國文化差異進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國生活的各種趣聞軼事,還有作者對自已少年時代、戀愛結婚、成名前開酒吧謀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關系的回顧等等。本書風格一如他的小說,即生動、機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讀性強的有趣小書。
    書中披露了作家大量不為人知的個性趣聞和私人生活。《終究悲哀的外國語》是村上春樹1991到1993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學期間寄給日本讀者的16封信,主要寫了他初到美國的複雜感受,也談到日美文化差異、爵士樂、電影、風景、女性等。在《“金字塔”景觀》一文中,村上坦言自己高中時代不怎麼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補習了一年才考進早稻田大學文學院。《遠離卷心菜卷》則曆數了他婚後生活的艱辛,東籌西借開了一間酒吧,像“拉車的馬”一樣起早貪晚干了七年。而在《穿運動鞋去理發店》中,村上還首次吐露了四十歲後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種種努力和煩惱。一直在媒體上不露面不接受采訪的村上春樹,平時十分注重個人的私密性,因此讀者心中的這位作家始終神秘。然而,這次出版的隨筆集卻打開了解讀村上的“另一扇門”,讓人看到作品外作家真實的喜怒哀樂,以及人生中的種種際遇。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村上春樹

    0

    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成為日本最暢銷的作家。做為著名作家和學者聞名于世界文壇,村上的小說沿襲了日本文化與傳統美學,村上春樹的作品反映了多年來日本迅速發展的社會中成年人的壓制和苦悶,遺憾與追悔,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日本現代小說家,生于京都伏見區。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村上的文字表達平簡易懂,清麗流暢,他獨具韻味的文筆,像泉水浸潤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感受著日本語言的魅力。在以前的作家,人們更多感受的是日本語言的冗長拖遝,絮絮叨叨,來回的重複。而村上語言的簡練利落無疑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其作品充滿了個人獨特的風格,他的文字精練,沒有太多余的語言,透過抽象化、符號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筆法,道出了現代人的無奈與哀愁,卻少有日本戰後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村上創造的文學世界,對應了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精神狀態,透過他,能看到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困境與生命的傷口。正是這種對應喚起人類內在的共鳴,並持續不斷地感動著人們。感動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動了中國,並會繼續感動今天這個世界上所有認真思考關于生存的人類。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