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客溪的朝聖》[11句]
    安妮·迪拉德

    20世紀百大心靈之書,普利策文學獎獲獎作品。
    《聽客溪的朝聖》是美國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時間對弗吉尼亞州藍山聽客溪進行獨自考察後得出的成果,與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經曆類似,作家本人把這一過程稱為“朝聖之旅”。一年的時間之中,作家觀察和體驗植物/動物/天氣現象等等,從中發現天地運轉的奧秘,並以詩化的語言呈現。作為一本觀察與描述大自然的著作,《聽客溪的朝聖》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拋棄了高高在上的觀察者角度,作者本人選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所有生命平等,不對大自然進行干預的前提之下,獲得了獨特的生命體驗。作家最終的詩化表達,很容易讓人想起《道德經》中“天地以萬物為芻狗”的“天地之道”。
    在美國,此書一出版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自然文學的范本”,“代表了最優良的寫作”的自然文學經典,評論界認為“比《瓦爾登湖》更具膽魄”,使得作者在29歲那年因此而奪得普利策文學獎。
    鳥飛既不經意又隨興,如同莖的卷曲,或是一顆星星亮起 。
    《聽客溪的朝聖》記錄了迪拉德山中一年的生活,每一頁都是一個美麗的謎,仿佛隨之觀看了整整一年關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鳥、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筆筆皆隨意,卻處處充滿精細的美。
    她寫眼中所見,卻常在心中作更為博大幽深的聯想,從大眼紋天蠶蛾,寫它那濕濕的心髒里的一個細胞,里面會有一座森林,正搖擺著;寫樹的生命力:一棵大榆樹,光是一個季節里就可能制造出六百萬片樹葉,全都十分繁複,卻也不費吹灰之力。而她則自嘲道:“我連一片也制造不出來。 ”
    她旁觀造物的殘酷,寄生者將宿主從肚子里吃空,生命的傳承基于這樣你死我活的斗爭。或者浪費,那些朝生暮死的蟲子,產下成千上萬的卵,死掉無數,單單靠其中的碩果僅存者,便成活了一個物種。
    在作者筆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滿無限慈悲,而若你能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則你已為你自己攢下了“一生的好日子”。
    《聽客溪的朝聖》堪稱當代自然文學的范本,被廣泛地選入美國大、中學的教材,評論家認為這本書更勝于梭羅的《瓦爾登湖》,另外一些人則稱它足以媲美法布爾的《昆蟲記》。而對迪拉德來說,這是她以二十六歲的年輕而奔放的心靈,自由且大膽地與世界上最偉大的生與死的主題的交鋒。
    自從《聽客溪的朝聖》出版之後,安妮•迪拉德這個名字,便代表了最優良的寫作。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