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覺經》[24句]

    《圓覺經》,佛教大乘經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圓覺經》是一部非常能夠體現中國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經。該經主張一切眾生都具足圓覺妙心,本當成佛,無奈為妄念、情欲等所覆蓋,才于六道中生死輪回;如能頓悟自心本來清淨,此心即佛,無須向外四處尋求。該經所明為大乘圓頓之理,故對華嚴宗、天台宗、禪宗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此經在經錄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羅藏,後世更收入華嚴部。這是由于此經所說(大正17·913b)‘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大正17·913c)‘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文殊章〉),又說(大正17·914a)‘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普賢章〉),(大正17·921c)‘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賢善首章〉),這都合乎華嚴宗圓攝一切諸法、直顯本來成佛的圓教旨趣。因此唐·宗密禪師認為此經‘分同華嚴圓教’,後世學人都列之于華嚴部類。又此經在禪門中也傳習甚廣,即因此經顯示的修行方便,處處與禪法相合。經中所說(大正17·914a):‘遠離一切幻化虛妄,(中略)心如幻者亦複遠離,遠離為幻亦複遠離;離遠離幻亦複遠離,(中略)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普賢章〉),(大正17·915c)‘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金剛藏章〉)、(大正17·917a)‘無取無證,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大正17·917a)‘修多羅教如標月指,(中略)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清淨慧章〉),以及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三種禪法及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乃至遠離作、止、任、滅四種禪病(七至十一章),這些教旨都適用于禪門修學,因而此經在叢林中盛行流傳。經中最後並稱(大正17·921c)‘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後世學人也即稱此經為大乘頓教。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