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團圓》[39句]
    張愛玲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張愛玲
    《小團圓》以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刻畫出張愛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曆史中過往來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現實人物,于此處實現了曆史的團圓。那余韻不盡的情感鋪陳已臻爐火純青之境,讀來時時有被針紮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紮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小團圓》在張愛玲的作品中處于什麼樣的位置?《小團圓》是張愛玲集大成之作。張愛玲的創作有所變化,有所發展。《金鎖記》《傾城之戀》是她1943年的作品,從1944年寫《年青的時候》起她就開始變化了。到1945年她寫《留情》的時候,就跟最早的作品差別很大。1947年之後她開始寫比較通俗的作品,如《多少恨》《郁金香》《十八春》《小艾》。50年代中期她到香港,寫《秧歌》《赤地之戀》,風格又一變,追求“平淡而近自然”。到70年代,她重新主要以中文寫小說之後,風格又一變。《小團圓》的寫法和她另外三篇作品《相見歡》《浮花浪蕊》和《同學少年都不賤》很像,這些都是同時期的作品。同一時期還有《色,戒》,但《色,戒》的寫法沒那麼複雜。如果只盯著人家早年的一兩篇小說,沉迷其中,而拒絕接受作者自己的變化和發展,這樣的讀者未必高明。《小團圓》能不能當作文壇八卦或者典故來看?《小團圓》里不少人物,都能跟現實中的人對上號,但事情是不是對得上號就不知道了。大概有十幾、二十來個人物都能跟張愛玲現實生活中的人對上號。對作家來說,在寫作中以現實人物為原型,不足為奇。上個世紀初有部小說叫《孽海花》,里面好多人物現實中都有原型。包括張愛玲的爺爺張佩綸,還有她的奶奶,就是李鴻章的女兒,那書里都有。所以說這種手法也不是獨創,以在生活中的誰為原型,這非常多見。能對人未必能對事,能對事未必能對細節。當八卦來理解就太低了。
    很多人在讀《小團圓》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張胡之間的關系。
    這是讀《小團圓》的一個誤區。九莉是《小團圓》的女主人公,但是邵之雍不算是男主人公。邵之雍第四章才出場,第三章就占了全書的將近四分之一,所以邵之雍出場的時候小說已經到了一半了。後面還有好多篇幅沒提他。不是說九莉和邵之雍這部分不重要,但是《小團圓》絕不是只寫他們倆的事。書中還有多重關系:九莉和她母親的關系,和姑姑的關系,和弟弟的關系,和比比的關系,和燕山的關系,早期和那個安竹斯老師的關系,還有和她整個家族的關系。《小團圓》並不是一部傳統的寫故事的小說。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張愛玲

    0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于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又一度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里,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在文壇中赫赫有名的她,卻因為和胡蘭成的失敗婚姻,最後只得遠走他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兩,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又保持超脫的,除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掌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癡,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兩;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于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