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拓寬的街道》[11句]
    陳丹燕

    書中描述了作者陳丹燕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視角,精選了上海永不拓寬的街道中的18條,著力于描寫在這些街道上的帶有標志性的人和事。該書已經在國外許多國家發行。
    上海有64條“一類風貌保護道路”將保持原有道路的寬度和相關尺度,並嚴格控制沿線開發地塊的建築高度、體量、風格、間距等,這64條街道因而被稱作“永不拓寬的街道”。這些被條例保護的街道有幸保留了原始的風貌,保留了人們認識、回味上海曆史風貌的可能,而陳丹燕則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這些街道更耐人尋味的一面。在書中,陳丹燕娓娓道來“街區風貌是一個整體,所以在保護建築的同時,還必須保護住與那些建築相連的街道,不得拓寬,甚至也不得隨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樹。這樣,這個城市的記憶和曆史就成為城市生活中可觸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陳丹燕可以說是“上海記憶的追尋者”,在深處,陳丹燕視野寬廣,心思深厚,她的文字透著精巧細致的韻味。本書是她再次記錄上海故事。這些街道,這些人,這些事都將成為上海的記憶。陳丹燕認為,上海從來就是一個敢在街道上無所顧忌地呈現各種建築的城市,不管怎樣的建築,都能以它看來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並肩站在同一個街區里。
    中山東一路、南京西路、華亭路、武康路……在這本書中,陳丹燕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視角,精選了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中的18條,著力于描寫在這些街道上的帶有標志性的人和事。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數,卻標志著上海進入現代化社會的進程;這些街道都是上海曆史街區的保護地標;這些故事具有真憑實據,力求表現曆史最真實的印記。在這些街道中,標志性的紅房子西餐館、和平飯店等都化成了她承載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與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個時代,與大量的史料編織在一起,而它們的共同個性則是租界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這也正是陳丹燕眼中上海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質。
    “一個城市有特殊的曆史,這個曆史里面可能有愉快的,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痛苦的,你都不能否認。應該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對曆史的保護也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它。上海是一個需要曆史的城市,因為有了曆史為借鑒,才有了今天發展的動力。”這是《永不拓寬的街道》一書中陳丹燕引用城市規劃局副局長伍江的話,這也是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