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德良回憶錄》[7句]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哈德良生于公元七十六年,一三八年駕崩,為羅馬“五賢君”之一。公元一三○年十月,哈德良皇帝的孌童安提諾烏斯在埃及尼羅河溺水身亡,死因不明,或是不慎失足,或是自殺、他殺,史無定論。為追念這位不足廿歲即夭折的寵兒,悲慟不已的哈德良當即把安提諾烏斯奉若神明,頂禮膜拜,並在其落水處興建一座城市,賜名安提諾波利斯,同時下令在帝國境內遍樹安提諾烏斯雕像,建立一種類似照相冊的紀念物,以銘記這位死于青春的美少年。
    哈德良在位期間(公元一一七至一三八年),羅馬帝國處于和平繁榮的黃金時代。哈德良死後,皇家別墅迅速荒蕪,文藝複興時更慘遭劫掠,充做其它花園別墅的建材基地。
    本書是“哈德良回憶錄”,乃尤瑟納爾作品集。 哈德良原籍西班牙,生于2世紀羅馬帝國的官宦之家,少年在雅典學習,愛上希臘文化,從軍後因戰斗勇猛而受圖拉真皇帝賞識。圖氏臨終前,他被立為儲君,繼位時41歲。在《哈德良回憶錄》中,作者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將故事的“現時” 定于皇帝罹患心髒病的六旬晚年,使哈德良的自述籠罩在柔和悵惘的人生余暉里,隱喻二戰後郁結仍深的人類命運。小說近末尾,盡管海內太平,邊疆仍不時暴亂起伏,猶太人、基督教與帝國的矛盾潛藏待發,皇帝眺望未來,預見世人的前途坎坷難行。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0

    尤瑟納爾(Yourcenar, Marguerite,1903-1987) 真名Marguerite de Crayencour(瑪格麗特·德·凱揚古爾),尤瑟納爾是作家與父親一起以姓氏字母重新組合後為自己起的筆名。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翻譯家。
    1903年6月8日出生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父親為法國人,母親為比利時人。她出生後僅10天,母親便不幸去世。瑪格麗特從小受到父親的加倍疼愛,在法國北部、南部和巴黎度過了優裕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她只受過很少的正規教育,得到數位女管家的呵護和家庭教師的悉心指導。與父親一樣,自青年時代起,尤瑟納爾即長期奔走于歐洲多國和美加之間。
    她只用法語寫作,第一本詩集 Le Jardin des chimères (1921)顯示了她作為一個作家的高超技巧,她重新詮釋了古希臘神話,使它們與現實世界發生聯系。1922年,她出版了另一本詩集Les Dieux ne sont pas morts。她的第一部小說 Alexis, ou le traité du vain combat (1929;《亞曆克西斯,或者一個徒勞掙紮的故事》,1984年出版英譯本)是從一個藝術家的視角進行寫作,這個藝術家想要獻身于自己的事業,卻遭到家庭的反對。她對意大利的訪問促使她寫下Denier du rêve (1934;《九只手中的一枚硬幣》,1982年出版英譯本),這是一本關于夢想和現實之間差別的小說。
    1934年,尤瑟納爾遇到了與她同齡的美國女子格雷斯·弗里克Grace Frick。這次相識對尤瑟納爾的一生至關重要,其後40年里,格雷斯成為了尤瑟納爾的生活伴侶及其作品主要的英譯者。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尤瑟納爾移居美國。她在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教授比較文學。1947年,成為美國公民,1949年定居美國東北海岸的芒特德塞島·(1’ile deMount Desert)。期間,她于1937年將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波浪》(The Waves)譯成法文,1947年又出版了亨利.詹姆斯《梅齊知道什麼》(What Maisie Knew)的法文譯本。
    她最著名的小說是Mémoires d'Hadrien (1951;《哈德里安回憶錄》,1954年出版英譯本),法美兩國文藝批評界一致對該書高度評價。 這本小說是一個虛構的羅馬皇帝的自傳,以一封寫給他收養的孫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馬克· 奧里略的書信形式出現。另一本曆史題材的小說 L'Oeuvre au noir (1968;法文原書名為<苦煉>,英譯本書名為<深淵>,1976年出版),則是關于一個文藝複興時期的虛構人物,弗蘭德斯的煉金術士 澤諾(Zeno)的生活,這本書為她贏得了1968年的費米納文學獎。1971年,她的兩卷戲劇集Théatre出版。她還寫了早年家庭生活的傳記,以及關于三島由紀夫的論文Mishima: ou la vision du vide (《Mishima[三島由紀夫]: 或者空虛的視野》,1981),並將一系列關于她生活和作品的訪談結集,以Les Yeux ouverts: entretiens avec Matthieu Galey之名出版(《睜開眼睛:與Matthieu Galey的談話》, 1980)。
    她還是一位文筆優美的翻譯家(曾經翻譯過希臘詩人、英語作家亨利·詹姆斯和維吉妮婭·伍爾芙等人的作品,《深邃的江,陰暗的河》1964年,《王冠與豎琴》1979年)和思想深刻的文論家、批評家(《時間,這偉大的雕刻家》1983年)。
    尤瑟納爾不斷挑戰自己作為作家的能力,她的文學風格多變。但她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對古代文明和曆史變遷的豐富知識,以及嘗試理解人類行為的動機。1980年尤瑟納爾被選入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aise)是法蘭西學院300多年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士,法國曆史上第一位“綠袍加身”的女性不朽者。1986年,她被授予法國第三級榮譽勳位(French award, Commander of the Legion of Honour)和美國藝術家俱樂部的文學獎章(the American Arts Club Medal of Honor for Literature)。
    尤瑟納爾堅信,曆史是一所“獲得自由的學堂”,是對人類進行哲理思考的跳板。因此,她特別青睞曆史,她的虛構作品漫游于古代、文藝複興時期以及20世紀初的廣大空間;若用現代的文論言語表達,尤瑟納爾的全部作品都是互文性的傑作,充滿著今與古、此與彼、我與他、靈與肉、具體與抽象的對話。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