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志》[3句]
    劉邵

    《人物志》是一部系統品鑒人物才性的玄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晉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書。全書共三卷十八篇,三國魏劉劭所作,南北朝時西涼劉炳曾為之作注。書中講述的識鑒人才之術、量能用人之方及對人性的剖析。
    劉劭以人之筋、骨、血、氣、肌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應,而呈顯弘毅、文理、貞固、勇敢、通微等特質。此「五質」又分別象征「五常」仁、義、禮、智、信,表現為「五德」。換言之,自然的血氣生命,具體展現為精神、形貌、聲色、才具、德行。內在的材質與外在的徵象有所聯系,呈顯為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等,是為「九徵」,這相當于所謂「氣質」的層次。
    依照不同的才性,劉劭將人物分為「兼德」、「兼才」、「偏才」等「三類」。透過德、法、術等三個層面,依其偏向,又可分為「十二才」,即清節家、法家、術家、國體、器能、臧否、伎倆、智意、文章、儒學、口辯、雄傑,依其才能不同,適合擔任的官職也不同。
    在《人物志》中,劉劭將才、德並列標舉,作為拔選人才的標准。劉劭的品評,以中和為最高,講究平澹無味,是為聖人。所謂中和,在于兼具「平澹」與「聰明」兩種層次,聰明為才,而平澹則是生命所展現的境界,已不單純是道德修養的層次,更是對「全幅人性」的審美態度。除中和外,其余為偏至之材。「九徵」兼至的人,「陰陽清和,中叡外明」,就是中庸,稱為聖人,是君王之才;具體而微,稱為「德行」,是大雅之才;偏于一才的人,稱為偏材,是為小雅。此外尚有依似、無恒等級別。
    對于甄別人才,劉劭進而提出「八觀」、「五視」等途徑。「八觀」由人的行為舉止、情感反應、心理變化由表象而深至內里,反覆察識。「五視」則在居、達、富、窮、貧特定情境中,考察人的品行。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