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繁露》[4句]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
    《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闡述了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循環的曆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現存《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由于書中篇名和《漢書·藝文志》及本傳所載不盡相同,後人疑其不盡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後人輯錄董仲舒遺文而成書,書名為輯錄者所加,隋唐以後才有此書名出現。
    中國現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版本,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江右計台刻本,現藏于北京圖書館。注本很多,最詳盡的是蘇輿的《春秋繁露義證》。其版本有《永樂大典》所載《宋本》,明代蘭雪堂活字本,清代盧文弨抱經堂校刊本。注釋本有清代凌曙的《春秋繁露注》和蘇輿的《春秋繁露義證》等。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董仲舒

    0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人。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為武帝所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2000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此後,在家著書,朝廷每逢大事,就會讓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問他的意見,仍然受到漢武帝的重視。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