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大帝》[27句]
    劉徹

    《漢武大帝》以劉徹的幼年開篇,以景帝的政治保護下劉徹的成長為主線展開,通過劉徹的風險繼位,掌握大權;用賢變法,尊王攘夷;大戰匈奴,出使西域;巫蠱為亂,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圍繞和與戰、治與亂、忠與叛、生與死、得與失、情與恨的矛盾,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了漢武帝劉徹縱橫跌宕的一生和那個風云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
    公元一世紀,在世界的東方。初步走向繁榮的漢帝國,面臨內外的雙重威脅:國內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妄圖脫離中央,實行地方割據;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軍,屢屢越過長城防線,侵略中原,尋求開拓生存環境。漢王朝不得不實行“和親”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獻奉貢賦,承受巨大的民族榮辱。
    嚴峻的形勢需要巨人來支撐。由于偶然的原因,曆史選擇了一個16歲的少年擔當大任。他的名字叫劉徹。劉徹排行在第十王,本來沒有機會繼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資英縱,在母親和舅父的精心策劃下,經過複雜的宮廷斗爭,他得意登基。劉徹做了皇帝後表現出非凡的氣魄,立刻下詔求賢,廣開言路,試圖時行改革。但他的設想受到祖母竇太後代表的權貴外戚勢力的壓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但漢武帝絕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他善于等待時機,在太後死後一舉廢黜了驕橫的貴戚,毅然更換了祖宗崇信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的原則,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號改革意識形態,統一帝國指導思想。
    他實行察舉、破格用人、設置刺史、任廉吏、嚴刑法,稅鹽鐵、一貨幣,均輸平准,算緡告奸。千方百計地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他破格用將,全民動員,連續十余年對匈奴進行征伐,將匈奴趕出河西走廊;讓南方的越人、東南的閩越人與漢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他以前無古人的氣魄鑿通西域,把大漢帝國的軍旗第一次插上帕米爾的雪峰,讓響徹沙漠的駝鈴聲宣告東西方文化最早的陸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深入亞細亞,南平百越,東撫蠻夷,打開絲綢之路,成倍地開拓了國土,奠定了中華大帝國的壯闊版圖,實現了東西文化的大撞擊、大融合。他將漢帝國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長達54年鐵腕統治,鑄造了劉徹雄才大略的獨特性格和高大形象。曆史證明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一個癡情但多變的人。長門鎖阿嬌,與李夫人、衛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動人心弦。
    漢武帝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並非完美的聖人。多年的征戰,耗盡中國國力,他晚年時發生了邪教作亂的“巫蠱之亂”。在內亂平定之後,他勇于認錯,全面反思回顧自己的一生,囑咐兒子對外采取和平路線不稱霸,並為兒子選配了一位歸順的匈奴王子今日蟬作顧問。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劉徹

    0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生于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1]。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3]。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中國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