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非洲叢林》[4句]
    阿爾貝特·施韋澤

    這是一部出自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蒼生大醫史懷哲之手的早期生活自傳,記敘的是一個世紀前(1913年-1917年)發生在非洲叢林里的關于生命救助的故事。書中對于非洲中部的自然景觀、社會風俗、人文面貌以及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醫治情況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河馬是人們在非洲行船時最危險的敵人;非洲叢林樹木茂盛,但木材貿易卻因伐木和運輸的困難而受到阻礙;在“勤勞的”歐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懶惰的”,因為他們對勞動並不積極,而在作者看來,這只是由于非洲人有著獨特的價值觀……這本書既是史懷哲的生活記錄,也是非洲中部的民族志,它會帶領讀者探尋到非洲叢林中的奧秘。同時,它還是難得的醫學史料,在20世紀初,缺醫少藥的非洲地區都有哪些常見疾病?當地人忍受著怎樣的病痛?什麼是治療這些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讀者會在書中找到答案……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阿爾貝特·施韋澤

    0

    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 – 1965年9月4日 ),又翻譯為史懷哲,德國哲學家、神學家、醫生、管風琴演奏家、社會活動家、人道主義者,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875年生于德、法邊界阿爾薩斯省的小城凱澤爾貝格(當時屬于德意志帝國)。特殊的地理環境使他精通德、法兩種語言,在9歲時,就成了演奏風琴的能手。1898年在巴黎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獲得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1899年,任聖尼古拉斯教堂傳教士之職。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學神學院院長。1904年,在哲學、神學和音樂方面已經擁有巨大聲望的他聽到剛果缺少醫生的呼籲,決定到非洲行醫。曆經九年的學習,他在38歲的時候獲得了行醫證和醫學博士學位。施韋澤夫婦倆于1913年來到法屬非洲,主要靠巴赫作品演奏會的收入,在加蓬創辦蘭巴雷內麻風病院,經過近三十年的艱苦奮斗為當地人民治病。他是法國哲學家,音樂家、傳教醫師。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了貢獻,于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被稱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傳奇經曆曾被拍成電影。他是巴赫作品的權威解釋者。他著有《音樂家詩人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對巴赫作品中裝飾音的處理原則加以闡述,對後來演奏巴赫作品的貢獻很大。著有《德國和法國的管風琴制造藝術與演奏家》。他與維多爾合編了5本《J.S.巴赫管風琴作品全集》,後又與E.涅-貝爾熱續編了3本。他的其他主要著作還有:《康德的宗教哲學》、《耶穌的彌賽亞和受難的秘跡》、《在原始森林的邊綠》、《文明的衰敗與複興》、《文明與倫理》、《文化哲學》等。 他于1965年逝世,終年90歲 。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