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住一切親愛的》[12句]
    約翰·伯格

    繼《觀看的方式》、《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後,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約翰.伯格,在最新著作《留住一切親愛的》里,通過不同的形式、體裁,以最感性的抒情訴求,喚醒眾生心中的普遍性。
    《留住一切親愛的》以非凡的清澈與勇敢透視這世界的深沉苦難,並提出有助于終結這些苦難的觀念與行動。伯格可說是這個時代最受推崇、最善于描述、也最富有熱情的作家,他集文學、藝術、美學、文化、反戰意識于一身,透過這本情感豐沛的文集,對911之後的世界提出最深刻的反省與映照。從卡崔娜颶風、911事件、7月7日炸彈客事件、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到中東地區的重創流離,伯格在這一連串的政治對抗運動中,帶領我們探索無以數計的個人選擇、遭遇、啟明、犧牲、欲望、悲痛和記憶。政治抵抗在今日究竟意味著什麼?
    《留住一切親愛的》一書,以發自內心的熱情對這個問題提出深刻而激進的反思。本書更呈現作者如何結合其藝術觀點與行動主義,試圖為讀者解釋過去六年來這世界所發生的種種情事,皆由人類的生存、反抗、欲望、愛等引起的。在本書里,伯格分析了恐怖主義的本質以及隨之而來的深沉絕望。他書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無家之人,如何在貧窮與戰爭的迫害下淪為難民。他討論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土耳其……所有飽受資本企業或軍事准軍事權力欺凌壓迫,以及一般公民的生活自主權或最基本自由遭到剝削的地方。
    伯格在這本文集中以精練的文字直指以下幾個本質問題:我們如何支撐自己生存下去,權力在誰手上,以及我們正在如何改變自然。
    對伯格而言,專注而熱切地觀看這個世界,正是一種同情的形式。而這充滿啟發性的優雅文字,正是他對後911世界的同情關注。他藉由精練的文字表達知識分子的人道關懷和正義感,甚至以睿智的眼睛,澄澈的心靈,勇敢面對冷漠世間的深沉絕望。 唯有書寫世界的苦痛,引起眾生的共鳴,才能釋放內心的溫暖,提醒我們美好的另一面。
    伯格的創作角度和批判精神,毫不遜色于薩依德、霍布斯邦、馮內果、桑塔格。他凝鍊的遣辭用句和思考方式,更媲美于蒙田、梭羅、惠特曼、狄更斯、紀伯倫、培根、D. H. 勞倫斯等文學大家,可謂集大成者。
    有如一本無法用傳統體裁定位的書,伯格動人的敘述方式,彷彿一種對應的文體形式,使《留住一切親愛的》堪稱當代最新的《戀人絮語》之典范。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約翰·伯格

    0

    約翰· 伯格(John Berger),英國藝術史家,小說家,公共知識分子,畫家,被譽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1926年生于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學習。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1952年,他開始為倫敦左派雜志New Statesman撰稿,並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他有多部藝術專著,如《觀看之道》、《看》、《另一種講述的方式》、《畢加索的成敗》等;他回憶性質的小說《我們在此相遇》,名篇G.(1972)獲英國布克獎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