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109句]
    施耐庵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祖籍:江蘇興化。《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小說的先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按120回本計,前70回講述各個好漢上梁山,後50回主要為宋江全伙受招安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現存版本中,起源較早的百回本內無征田虎、王慶部分,簡本(文簡事繁本)系統中的征田虎王慶部分與《水滸全傳》不同(一般認為“全傳”本是根據簡本改編),金聖歎評本(70回本)無大聚義後情節。
    書中共出現數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學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說之一。按照現存版120回的《水滸全傳》計,全書情節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一、魯智深、林沖、武松等好漢上梁山前的個人經曆;
    二、宋江在發配途中與各路好漢的奇遇以及最終上梁山的經曆;
    三、宋江帶領梁山進行的幾場戰役,招降一些好漢上梁山;
    四、原首領晁蓋去世後,宋江確立梁山首領地位以及大聚義的故事;
    五、大聚義後與官軍的戰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討對宋朝構成威脅的遼國;
    七、征討田虎、王慶;
    八、征討江南的方臘並死傷2\3以上,全書在悲劇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圍中結束。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施耐庵

    0

    施耐庵(1296—約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本名彥端,漢族,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元末明初小說家。博古通今,才華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36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里,閉門著書,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並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說家,大明(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白駒場施家橋(今江蘇泰州興化施家橋)人。元末張士誠于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張士誠,之後施耐庵避亂遷居興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就是元末起義軍將領們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學家。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曾入仕錢塘(杭州)。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華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斥,遂辭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采納,于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准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屬。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征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專心于《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