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星雨》[31句]
    三毛

    三毛心中的武松是不愛紅顏只講義氣的豪俠之士嗎?潘金蓮是朝秦暮楚的水性楊花嗎?武松面對如花似玉的嫂子潘金蓮真的是無動于衷嗎?七尺男兒在面臨倫理道德和男女愛欲困惑下究竟有著怎樣的心情?孫二娘是否是潘金蓮的替代品?同為嫂子,潘金蓮和孫二娘在武松性格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現代言情作家遭遇古代傳統小說會有著怎樣的火花?作為作家和女人,三毛有著怎樣獨到的視角?這些問題在三毛時而激情勃發,時而無語凝噎的情緒起伏中有了答案,另外,書中三毛運用心理分析、推理、換位思考等現代方式來推敲和解讀也讓傳統小說賦予了新的色彩。對此,有閱讀過本書的讀者這樣評論:三毛新書《流星雨》里《三毛說書》可以和易中天百家講壇上演繹《品三國》相媲美。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三毛

    0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其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余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其記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郁,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國情結。盡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游曆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一腳步是否踏穩。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特別是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便是她游曆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小說,仿佛感受著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對著大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和樂觀;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這時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個哀傷過客的形象。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