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溫柔》[26句]
    菲茨傑拉德

    《夜色溫柔》發表于一九三四年,是菲茨傑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小說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1917年到193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
    《夜色溫柔》的故事發生在歐洲,但小說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生活。迪克·戴弗是一個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年輕有為的精神醫生,在瑞士的蘇黎世進行精神病的病理研究。他參與了對富家女尼科爾·沃倫的治療,尼科爾是因百萬富翁的父親與她亂倫而患上精神病的。在治療過程中尼科爾愛上了迪克,迪克不顧他人的勸阻娶了尼科爾。婚後,他將全部的精力花在照顧有病的妻子上,自己的事業則逐漸荒疏。尼科爾在迪克的悉心照料下慢慢康複,過上了正常的生活,而迪克卻身心疲憊不堪重負日趨消沉下去。出于苦悶和無聊,迪克與一個名叫蘿絲瑪麗的女孩產生了愛情糾葛,而尼科爾則同闊少爺湯米尋歡作樂。最後,尼科爾同迪克離婚,嫁給湯米;迪克孓然一身返回美國,在他的家鄉小鎮以一個普通醫生的身份行醫了結余生。
    迪克和蓋茨比一樣,受到了上流社會的誘惑,最後又被上流社會所毀。小說暴露了上流社會的生活腐化和金錢的腐蝕作用。菲茨傑拉德在《夜色溫柔》中對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進行了更憤怒的譴責和更嚴厲的鞭撻。迪克和蓋茨比一樣,情太深,心太軟,難免成為殘酷的名利場上的犧牲品。迪克想以真誠的愛來拯救尼科爾,恢複她的身心健康,還想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治療上流社會的病態。同蓋茨比一樣,迪克也為他的善良天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他的自我獻身精神,上流社會暫時接納了他,他不僅放棄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全身心地照料尼科爾,還強迫自己去適應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盡量符合上流社會的生活標准。他要使自己表現得比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們更高貴、更正直、更文雅,更有風度。他把他的善良和溫情奉獻給那個生活圈子里的其他人。但在一個拜金主義的實利社會,面對一個貪得無厭的自私階級,迪克不過又是一個不自量力的堂吉訶德而已。如同堂吉訶德和桑丘不知公爵夫婦要捉弄他們,主仆二人還一本正經地履行海島總督的職責是十足的瘋傻行為一樣,迪克的獻身精神和英雄氣概那些有錢人是不能理解的。在尼科爾的家人看來,迪克只是一個醫生,一個他們雇傭的醫生;迪克同尼科爾的婚姻也只是一場交易。因此,迪克照料尼科爾只是在盡他的職責,做他應做的事。用尼科爾的姐姐巴比的話來說,“這要歸于他受的教育。”
    0 0
此專輯的句子
  • 菲茨傑拉德

    0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紀美國最傑出作家之一。男,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美國著名編劇,是“爵士時代”最重要的代表人。來自于他清晰的敘述,優雅的文風,多姿多彩、點鐵成金的遣詞造句,這種風格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家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于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于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並發心髒病,死于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緣》(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