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爾巴哈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國哲學家。出生于拜恩州(巴伐利亞)下拜恩區的首府蘭茨胡特,死于同一州的紐倫堡,是德國法學家保羅·約翰·安塞姆里特·馮·費爾巴哈的第四個兒子。
    費爾巴哈對基督教的批判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某些觀點在德國教會和政府的斗爭中被一些極端主義者接受。對卡爾·馬克思的影響也很大,雖然馬克思並不贊同他觀點中的機械論,馬克思曾寫過《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批判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費爾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爾堡學習神學,受到當時教授的影響,師從黑格爾,兩年後,他成為“青年黑格爾學派”的成員。
    1834年發表了《阿伯拉爾和赫羅伊絲》,1838年發表《比埃爾·拜勒》,1839年發表了《論哲學和基督教》,宣稱“基督教事實上不但早已從理性中消失,而且也將從人類生活中消失,它只不過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公開反叛當時的觀念。同時發表了《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黑格爾的唯心論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發表《基督教的實質》,重申對基督教的看法,論及到其他學科時,尤其是哲學,他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是偽宗教的,他提出一種機械論的唯物主義。他的這本書被翻譯成英語和法語出版。
    費爾巴哈不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但這只是口頭的,他的所謂有神論實際
    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無神論,他稱之為人道主義的神學,以人為上帝,是力圖應用主觀的感覺恢複所謂的神性。
    0 0
上一個:安妮·弗朗克
下一個:腓特烈大帝
他/她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