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勒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原名: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 --- 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曆史學家、思想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于歌德的偉大作家。
    席勒生于內卡河畔的馬爾巴赫。他被敬為“偉大的天才般的詩人”、“真善美”巨人、“德國的莎士比亞”。父親是外科醫生,後在部隊里當軍醫。席勒出生于德國符騰堡的小城馬爾赫爾的貧窮市民家庭,他的父親是軍醫,母親是面包師的女兒。席勒童年時代就對詩歌、戲劇有濃厚的興趣。1768年入拉丁語學校學習,但1773年被公爵強制選入他所創辦的軍事學校,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詩人舒巴特曾稱這座軍事學校是“奴隸養成所”。
    1773年符騰堡公爵把13歲的席勒選入他的軍事學校學法律,後來才同意他學醫。席勒在這個管束極嚴、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度過了8年青春歲月。從 1776年開始,席勒就在雜志上發表一些抒情詩。
    1777年,席勒開始創作劇本《強盜》, 畢業後于1780年在斯圖加特某步兵旅當軍醫。他對當時的專制統治有著深切的體會,178O年寫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滿狂飆突進精神的劇本《強盜》,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獲得巨大成功。據一些史料記載,當時的劇院就如同瘋人院一樣,人們潮水般的湧入狹窄的禮堂觀賞戲劇,有些評論家甚至認為席勒就是德國的莎士比亞。1782年寫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劇《陰謀與愛情》,並著手創作新劇本《唐·卡洛斯》。1783年席勒應聘任曼海姆劇院編劇,1785年4月接受格·克爾納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請,前往萊比錫,在戈里斯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詩《歡樂頌》反映了這種真摯的友情所給予他的溫暖和歡樂。同年秋天,席勒隨朋友一起遷往德累斯頓,並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這部以西班牙宮闈斗爭為題材的政治悲劇。這是他青年時代最後一個劇本,標志著他的創作正從狂飆突進時期向古典時期過渡。在軍事學校上學期間,席勒結識了心理學教師阿爾貝,並在他的影響下接觸到了莎士比亞、盧梭、歌德等人的作品,這促使席勒堅定的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而且,在軍校讀書期間,席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反專制思想。
    0 0
上一個:恩格斯
下一個:俾斯麥
他/她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