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爾巴赫

    保爾·昂利·霍爾巴赫(1723—1789),原名亨利希·梯特里希(Heinrich Diefrich),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
    霍巴赫生于德國巴伐利亞的海德斯海姆村,父親是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商人。1735年他隨父移居路易十五統治下的法國。路易十五是法國曆史上有名的昏庸君主,在他統治下,法國民生凋敝,對外戰爭頻繁。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不堪忍受沉重的壓迫而進行反抗,新興資產階級也由于賦稅增加影響資本積累而對封建專制制度不滿。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時一度達到鼎盛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時已經危機四伏。進步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適應新興資產階級要求,開始從事啟蒙活動。霍爾巴赫就在這時從德國遷居法國,並在巴黎度過青少年時代。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危機和早期啟蒙思想,給年輕的霍爾巴赫以深刻的影響。
    1744年,霍爾巴赫到荷蘭的來頓大學讀書。十六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後的荷蘭,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出版較為自由,產生了斯賓諾莎、格老秀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倫勃朗等大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西歐各國受迫害的進步學者多以荷蘭為避居地,一些在該國無法出版的進步書籍可以在這里出版。萊頓大學更是歐洲第一所新教大學和新思想的中心。因此霍爾巴赫在來頓大學學習幾年,受益不淺,為其進步的社會政治觀點和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748年,霍爾巴赫大學畢業回到巴黎。這時,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等人正積極籌備編纂《百科全書》。霍爾巴赫立即參與這項工作,並成為狄德羅的摯友。在整個《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中,霍爾巴赫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但自始至終參加了《全書》的編寫,為《全書》撰寫了近四百個條目,而且還利用從伯父繼承來的貴族頭銜和財產,為“百科全書派”的活動提供方便,他的沙龍是“百科全書派”重要活動中心。霍爾巴赫是這部巨著得以完成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參加編撰《百科全書》的同時,霍爾巴赫將盧克萊修的《物性論》譯成法文。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兒的物理學和英國經驗論者的唯物主義思想,並向法國科學界介紹了德國化學、礦物學著作。在繼承歐洲唯物主義優秀傳統和對自然科學有較深研究的基礎上,霍爾巴赫形成了自己的無神論思想和機械唯物論哲學體系。
    1789年1月,距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不到半年,霍爾巴赫離開人世。他雖然未能親眼看到這場震撼世界的革命,但他和其他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卻直接影響了這次革命的進程。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百科全書派”哲學家所闡述的唯物主義,“以其兩種形式中的這種或那種形式——公開的唯物主義或自然神論,成了法國一切有教養的青年的信條。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大革命爆發時,這個由英國保皇黨孕育出來的學說,竟給了法國共和黨人一面理論旗幟,並且為《人權宣言》提供了底本。”
    0 0
上一個:左拉
下一個:勒·克萊齊奧
他/她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