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法西來道路賒,秋風淅淅落霜花。 乖猿牢鎖繩休解,劣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黃婆赤子本無差。 咬開鐵彈真消息,般若波羅到彼家。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從前恩愛堂。 外物不生閑口舌,身中自有好陰陽。 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 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 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 常言刃字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無爭傳亙古,聖人懷德繼當時。 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 義結孔懷,法歸本性。 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 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 經乃修行之總徑,佛配自己之元神。 兄和弟會成三契,妖與魔色應五行。 剪除六門趣,即赴大雷音。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西游記》
《西游記》[454句]
  • 吳承恩

    0

    吳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後人將其詩文編成《射陽先生存稿》。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游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曆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借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借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曆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于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于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游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游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于世。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